嵊州市人民政府
您当前的位置:
>> 政府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 >> 人大代表建议
索 引 号: 11330683002585102R/2024-106049 主题分类: 商贸、海关、旅游/旅游
发布机构: 市文广旅游局 公开日期: 2024-09-18 15:41:56

嵊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关于市人大十七届三次会议第132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4-09-18 15:41
信息来源:市文广旅游局
浏览次数:

您提出的《关于以乡村旅游为引带动起三农振兴的建议》(第132号)已收悉。现提出答复如下:

一、加强顶层规划设计

我局目前正在委托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进行《嵊州市西白山片区旅游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规划总面积约16平方公里,涉及的范围包含了石璜镇白雁坑村、西白山村、三溪村、雅璜村,长乐镇小昆村、太白村、大昆村、山口村、西白村、鹿苑村、水竹村及西白山最高峰等相关区域,同时计划将西白山主峰设计为景区,目前正处在现场调查和资料收集阶段。相信在各乡镇、相关部门的参与支持下,《嵊州市西白山片区旅游总体规划》对西白山的旅游开发及西白山区产业振兴能够起到引领和促进作用。

二、精心打造旅游线路

根据乡村的不同特色资源,如自然景观、历史遗迹、民俗文化等,规划主题鲜明的游览线路,让游客可以沿着线路依次体验。2023年年底,我局在小昆村发布了云顶秘境徒步线、云路骑际骑行线、云观西白机车线、云中逐梦自驾线四条美丽乡村示范带精品游线,涵盖了环西白山健身登山道、西白山顶的气象科技馆、山口稻田咖啡、星空露营基地、鹿苑寺、葛仙观、沃基的省工委旧址、水竹的名人故里刘文西故居、省级文保单位太平邢氏宗祠、理学名家张南轩先生家庙以及特色民宿西白山房、定风坡、戴溪雅舍、祥瑞溪隐民宿等景点。充分利用各个乡镇及沿线村落的生态自然景观及传统历史文化遗产等特色特点,制作、发布一批高质量文旅推文、短视频和文旅宣传片、画册,利用微信、微博、抖音、小红书等多媒体媒介,让生动鲜活的嵊州故事与景点景区有机结合,让游客记忆深刻,讲好嵊州文旅故事,宣传好嵊州文旅事业,吸引更多游客到西白山观光旅游。

三、延伸拓展农业产业链

创建“西白忘忧”美丽乡村示范带,全面提升我市农村人居环境,为乡村旅游发展配套好基础设施。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加强实用技术培训,鼓励农民创业致富,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建设各类共富工坊20家,推进农业产业“共富基地”建设,春力、嘉诚、榧药谷三个共富共富基地已初见成效。深化农业“双强行动”,赋能现代农业发展,深化农业潜力,加快发展农业现代种业和乡村数字经济,高质量办好“水稻大会”,唱响“巴贝故事”,打响“嵊情家味”区域品牌,做强乡村“土特产”。

四、优化旅游人才配置

坚持政府和企业一起发力,通过送出去培养一批,按需招引一批,市场化选聘一批等方法,引育导游、管理、策划、宣传等各方面人才,让人才赋能发展,最终实现人才集聚与文旅发展“同频共振”“同向发力”。一是培育文旅融合人才。建立全市文旅融合人才专门数据库,通过开展培训、创业支持、引进人才等方式,加强文旅专业研究、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文旅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二是加强导游队伍建设。鼓励各景点培养定点讲解员,开展嵊州风土人情、学唱越剧等培训课程,同时推动实行柔性引才政策,广泛吸纳人才,建立相对稳定的兼职旅游人才队伍和志愿者队伍。三是发挥剡溪智库优势。积极发挥好“浙东唐诗之路”剡溪智库在政策解读、课题研究、人文交流、学术探讨等方面的作用,为剡溪智库开展活动提供便利,定期开展学术年会活动,为嵊州的文旅融合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联系人:周勇潭(规划建设科) 联系电话:83015299

嵊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2024年6月20日


设为首页 | 网站地图 | 网站申明 | 联系我们

嵊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嵊州市大数据发展管理中心承办 网站标识码3306830002

浙江网安备 33068302000392号 2012版备案证编号 浙ICP备11041973号-1

爱嵊州app 嵊州发布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