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30683002585102R/2024-106054 | 主题分类: | 商贸、海关、旅游/旅游 |
发布机构: | 市文广旅游局 | 公开日期: | 2024-09-18 15:49:39 |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嵊州农文体深度融合,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建议》(第21号)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嵊州拥有渊源流长的万年小黄山,诗意绵长的千年唐诗路,儿女情长的百年越剧和唇齿留香回味悠长的嵊州小吃,旅游资源不谓不丰富。在农旅融合工作中,我们文旅局发挥专业能力,加强规划引领,协同部门合作,制定发展政策,加快项目推进,做好业态培育,完善设施配套,促进融合的良性发展,不断为促进农民增收提供产业支撑。具体做了以下三点工作:
一、坚持规划引领,提升区域产业化发展速度。为了发挥旅游“一业兴百业旺”的带动作用,整合区域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乡村气息农厚的乡村和产业发展领先的片区,进行重点规划设计并部署实施,真正实现文旅项目既有烟火味又有好经济的目标,全面提升嵊州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启动编制《西白山片区旅游总体规划》,划定规划范围,梳理近中远期项目。系统规划,综合开发以长乐石璜为主的西白山片区,全力打造“西白忘忧”游线,培育“云海茶香”“昆仑之家”等精品游线业态。并出台了《嵊州市关于加快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扶持政策意见》和《嵊州市民宿精品试点村的扶持奖励办法》,整合竹编、茶叶、榨面等土特产融入线路景点,全方位、多层次的挖掘全景式乡村旅游发展新格局。
二、打造融资平台,推进项目集聚化发展空间。深挖文旅投资潜力,对接优质运营商资源,招引文旅融合发展新业态,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换通道,让美丽风景带来“美丽经济”。2024年2月嵊州市文旅投资发展集团成立,并快速推进温泉旅游度假区的收购,小乌溪江畔田园综合体项目的谈判,仙岩镇舜皇山悬崖野奢酒店项目的签约,温泉湖·花筑村文旅共富项目的建设等。引导社会资本和国有资本共同参与项目建设。
三、完善设施配套,提高村庄景区化发展水平。通过部门协同发展,夯实旅游发展基础。农业农村局将持续深化“千万工程”,大力开展市农村“人居环境专项整治”,积极推进“和美乡村”创建。坚持示范带动,着重打造四条美丽乡村示范带,并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农村人居“硬”环境的提升,主要加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如村道提升、农房改造、公厕星级化提升、绿化亮化改造、停车场改造等建设大幅提升村容村貌,为乡村旅游发展做好配套。2023年实施未来乡村11个,小昆村、施家岙村、雅璜村等,共计实施66个具体项目,投入1.14亿元。通过资源、服务、政策、规划、基础设施等优势逐步吸引意向性商业资本乡旅项目落地,逐步吸引意向性商业资本乡旅项目落地,实现村庄乡旅活动+特色农产品营销+衍生文创类产品开发等一体化发展。
四、支持特色项目,促进赛事规模化发展平台。2023年我市秉持“一场赛事一座城”的理念,聚焦做深“体育+”文章,并融合唐诗之路、百年越剧、宋韵文化、“嵊情家味”等特色元素,借助绍兴市十运会的东风,共举办县市级以上体育赛事活动 150 余场。其中国家级2场(第四届“嵊州杯”中国王中王围棋争霸赛和 2023中国嵊州“浙东唐诗之路”山水挑战赛,均已入围浙江省重点培育品牌赛事),省级赛事 5 场,市级赛事58 场,县市级赛事80多场。重点打造“感受越剧发展·品味百年风华”“重走唐诗之路·感悟魏晋遗风”“打卡非遗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体验美丽乡村·助力乡村振兴”“感受红色风云·传承红色基因”“寻味美食民宿·尽享人间烟火”6条精品游线,满足游客个性化和多样化需求。发展研学旅游产业,共培育6家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3家非遗研学游基地;今年来已举办研学游活动18次,累计参与人数500多人次。
五、做好品牌培育,加快产品特色化发展进程。以“嵊情家味”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为依托,全面推动茶叶、香榧、桃形李、王羲之、嵊州小吃等嵊州“土特产”走上品牌化道路,目前“嵊州香榧”“越乡龙井”“嵊州桃形李”和“嵊州小笼包”4个产品已入选浙江省名优“土特产”百品榜。同时深入推进“百县千碗”工程,建立健全“百县千碗·剡溪宴”菜品标准体系,推出12道浙江风味、一村一品等嵊州特色美食,打造28家代表性“百县千碗”体验店和示范店,不断探索美食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新路子。
联系人:宋诗怡(规划建设科) 联系电话:83015299
嵊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2024年7月2日
嵊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嵊州市大数据发展管理中心承办 网站标识码3306830002
浙江网安备 33068302000392号
2012版备案证编号 浙ICP备1104197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