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30683002585196F/2025-65579 | 主题分类: |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环境监测、保护与治理 |
发布机构: | 生态环境分局 | 公开日期: | 2025-01-24 15:16:40 |
根据《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法治政府建设与责任落实督察工作规定》和《浙江省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年—2025年)》等文件要求,现将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4年总体情况
2024年,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法治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考察绍兴重要指示精神,聚焦污染防治攻坚和突出问题整改,坚守环境安全底线、勇攀环境质量高线、走好绿色发展主线,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24年全年PM2.5平均浓度为28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4.2%,均在绍兴市排名第2位;15个县控及以上断面水质Ⅰ-Ⅲ类比例和功能区达标率为100%;第三轮央督迎检稳定有序、问题整改高效推进,收到信访件转办数量较前两轮分别下降77.8%和65.9%;全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首次获评美丽浙江考核优秀。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法治化水平不断提升
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局领导带头学、全体干部职工集中学,通过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周一夜学等形式积极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领导干部学法考法述法实现100%覆盖。全年局党组集体学法6次,周一集中学习12次。二是强化法治责任落实。严格落实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坚持把法治建设(法治政府)作为事关全局的重要工作。积极落实法治示范建设工作。三是按要求开展涉及营商环境、复议法、生态环境保护业务等内容的行政规范性文件专项清理工作,推动合法性审查和公平竞争审查全覆盖。
(二)妥善化解争议案件,源头治理不断深入
一方面优化专职法律顾问制度,规范专职法律顾问管理,完善服务模式,落实专职法律顾问工作日坐班制度,发挥法律顾问专业优势,加强业务指导,为我局行政许可、重大决策、行政执法、行政复议等相关工作提供优质服务。另一方面从严做好行政处罚法制审核,建立行政处罚案件执法队预审-法规科审核-法律顾问审查三级审核制度。强化复议诉讼案件剖析,针对行政复议诉讼案件高发领域加强业务培训和指导,提高办案人员的规范意识、业务能力,从源头防止行政争议发生。推进生态环境行政调解,加强化解行政纠纷。加强案卷质量自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强化学法用法普法,法治氛围不断浓厚
一是利用周一集中夜学,学习《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监测技术规范》《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习近平法治思想》《浙江省公平竞争审查办法》《生态保护补偿条例》《排污许可管理办法》《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浙江省绿色低碳转型促进条例》《公平竞争审查条例》等生态环境法律法规。二是全面贯彻落实“谁主管谁负责、谁执法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统筹推进守法普法工作,把普法与生态执法紧密结合,有部署、有安排、有落实,常抓不懈,确保实效。三是积极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全年开展法律法规知识宣讲1期、新法专题学习2场、广场宣传3场,主题宣传1期,专题学习会1场,“蓝天小卫士”护蓝行动1场,规范培训2场,入企宣传月1期,发放资料2800余份。开展法治助手走访政协委员,面对面汇报法治建设成果,发送法治工作宣传资料,征集“两代表一委员”法治建设工作的意见建议,提升满意度。发挥好社会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主体作用,开展浙江省基层生态环境普法员队伍建设工作,成立一支50名普法员队伍。
(四)严格公正执法,筑牢执法监管主阵地
一是狠抓十大行动,狠抓应急减排,坚决做到执法监管从严从紧,排查整改闭环见效,以最强的合力同心治气。开展大气环境质量综合执法月,“利剑护蓝”大气污染防治执法行动等一系列专项执法检查,已查处涉气案件126件,同比上升240.54%,发现问题数230个,已全部整改到位。二是以“绿剑2024”专项执法行动为突破口,结合本市涉气、涉水、环保“三同时”验收、打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行为等专项行动,通过领导带队督查、夜间突击检查、交叉检查、无人机巡查等形式全面排查环境污染问题,执法队已累计出动执法人员4549人次,检查企业1989家次,立案家数130家(其中当场处罚数为24件),同比上升71.05%,下达处罚决定121个,同比上升112.28%,已罚款709.6227万元,同比上升14.79%,办理五类案件5起。三是用对用好“双随机”制度,让执法“无事不扰”又“无处不在”。2024年“互联网+监管”平台共有监管对象5686家,执法队已开展内部双随机任务3次,跨部门双随机任务23次,双随机抽查占比82.82%,部门联合随机抽查率85.18%,检查企业551家次,发现问题率40.65%,掌上执法率100%,检查公示率100%,双随机转立案查处7件。
(五)聚焦高水平保护,污染防治攻坚有力
一是全力打好治气攻坚战。坚持精准治气、科学治气,率先成立大气污染防治联合调度中心,建立“八大机制”、纵深推进十大专项行动,建成投运绍兴市首个区县级颗粒物组分站监测站点,及时研判、启动重污染天气预警,全面提升区域污染精细化管控能力。全年完成低效设施升级改造15家、纳入活性炭再生体系企业80家、餐饮油烟在线监测设备安装1161家、淘汰国三柴油货车676辆、淘汰老旧非道路移动机械150台。二是纵深推进碧水提升战。全力保障断面水质,形成“一点一策”治理清单,强化预警管控,严防水质反弹;常态化开展“找寻查挖”行动,深化自查与互查,主动整改问题;全面管控总氮浓度,制定实施7个断面“一点一策”方案,精准溯源支流,加强面源污染整治;开展入河排口排查整治行动,排查河道约2369公里;建成河湖生态缓冲带5公里;深化饮用水源地保护,南山水库水源地评估获“五连优”。三是全面深化净土持久战。完成城北化工园区地下水详细调查和风险评估;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重点监管单位按要求开展自行监测;牢牢守住“一住两公”地块安全利用底线,全市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为100%。推动危险废物“趋零填埋”,省三星级“无废城市”创建步伐不断加快。四是扎实开展噪声歼灭战。调整中心城区声环境功能区划,强化噪声源监督管理,全年共处理社会生活噪声类警情771起,接收本级专项专线噪声投诉43件,闭环率100%。城市区域环境昼间噪声值为58.6分贝,功能区昼间监测达标率为100%;城市道路交通昼间噪声强度等级的评价结果为“好”;全市7个“宁静小区”创建单位均通过绍兴市本级验收。
三、2025年工作思路
2024年,我局法治政府建设虽然取得一些成效,但一定程度上还存在法治工作创新不足、法治队伍有待完善、法治宣传有待增效等不足。
2025年,我局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法治思想,紧紧围绕上级决策部署,进一步强化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以改革求突破、以协同求发展、以实干求实效,努力推动全市环境质量提质进位。
(一)优化法治建设格局。对标对表法治政府考核和法治示范建设,明确工作任务,落实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按时按要求向市委市政府、依法治市办报告年度法治建设工作。规范落实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及时申领、调整、注销行政执法证,行政执法证应领尽领。
(二)有效应对争议案件。建立常态化研讨机制,全面促进化解能力水平提升。做好复议诉讼案件一案一策应对、案情分析会商、重大复杂案件领导督办。注重与司法部门联动促进源头治理,围绕降低行政复议诉讼被纠错风险,点对点分析研判,从源头上加强案件管理。力争做到行政诉讼案件零败诉、行政复议案件零纠错。从严开展行政处罚法制审核,强化复议诉讼案件剖析。完善执法案卷评查,提升行政处罚执法案卷评查效果。提高办案人员的规范意识、业务能力,从源头防止行政争议发生。
(三)推动普法常态长效。严格落实普法责任制,制定年度法治宣传教育计划,党组理论中心组年度集体学法不少于 4 次,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年度法律知识考试、领导班子年述法工作全覆盖。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贯彻《行政复议法》《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办法》等新修订的法律法规。把握好“六·五”世界环境日、全国生态日、世界地球日、“12·4”国家宪法日等重要节点,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活动。常态化开展“以案释法”典型案例公开,加强警示教育。
(四)服务高质量发展。一是严格项目准入。科学把握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继续严把“两高”项目环境准入关,严格建设项目环评审批,严格控制区域新增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大“散乱污”区块化整治工作,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环境标准提升和清洁化改造,切实提升高质量发展的“含金量”“含绿量”。二是优化审批服务。发挥“互联网+政务服务”优势,通过审批系统实现受理、审查、办理等全流程在线服务,最大限度提高环评审批效率。深入贯彻“放管服”要求,加强与企业间的联系与沟通,及时掌握项目环评进展,共同研判和解决难点,全力保障优质重大项目高质量落地。三是提升执法效能。进一步扩大正面清单企业覆盖范围,完善非现场监管装备,提升非现场数据研判分析能力,真正做到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对违法企业“利剑高悬”。加大环保e企管推广力度,充分发挥平台惠企助企作用,为企业提供学法、自查、预警等环保指导服务功能,助力企业提升环境管理水平。
(五)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一是坚持党建引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对党建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和安排,以“周一夜学”、“三会一课”为依托,推动党员干部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真功见实效,明确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职责和任务,积极打造具有嵊州辨识度的生态环保党建品牌。二是强化督考合一。根据各级工作部署,全面实施重点工作目标责任制,将年度各条线重点工作任务进行梳理细分,形成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表,明确责任领导、责任科室和责任人,定期调度各项工作进展情况,条分缕析抓落实,切实营造实干笃行、奋楫争先的良好氛围,提振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三是突出担当作为。牢牢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大力提升干部队伍素质能力,坚持在学中干、干中学,注重在污染防治攻坚一线锤炼干部、增强本领,注重选拔基层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强、实绩突出的干部,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努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生态环保铁军队伍,助推全市生态环保事业迈上新台阶。
嵊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嵊州市大数据发展管理中心承办 网站标识码3306830002
浙江网安备 33068302000392号
2012版备案证编号 浙ICP备1104197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