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市人民政府
您当前的位置: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治政府工作报告
索 引 号: 11330683002585815U/2025-65758 主题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公开日期: 2025-02-08 16:03:24

嵊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关于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

发布日期:2025-02-08 16:03
信息来源: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浏览次数:

2024年度,我局深入贯彻依法治国方略,以提升综合行政执法法治化水平为核心,全面推进法治建设各项工作。现将我局2024年度法治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深化执法体制改革,提升基层办案质效

(一)全年办案情况

嵊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全年共计办理普通程序行政处罚案件2072件,其中包括新型案件74件,重大案件58件,简易案件56944件。在严格执法的同时,办案的质量不打折,今年收到行政复议1件、行政诉讼1件,复议率和诉讼率同比分别下降94.4%和75%。

(二)法制体系建设完善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法制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进步。编制了《嵊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听证程序规定》,明确了听证申请和受理、人员和参加人、如何举行等事项,为保护行政相对人的权益,并监督本局依法行使权力,构建更加公平、公正、透明的行政管理体系提供了依据。另外还整理汇编了《嵊州市综合行政执法人员必备手册》(一、二期)供一线执法人员学习参考。

(三)三项制度贯彻落实

我局严格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印发<绍兴市综合行政执法系统现场执法视音频记录工作暂行办法>的通知》等文件。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禁止公开的外,我局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均在七日内上网公示。按照A类执法部门标准配备音像记录设备。全局现配备执法仪208台,对讲机158台,照相机54台,无人机3台,能够满足日常执法需要,在执法工作进程中,将重大执法决定纳入法制审核的范畴。通过严谨的审核流程,确保执法决定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保障执法的公正性、合理性与合法性。

(四)执法监督机制有效
  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网络,确保执法公正。首先是发挥好内部监督作用:每季度开展法制员交流暨案件交叉互评会,会上对发现的问题即刻探讨、整改,提升了纠错效率,减少了执法偏差。其次善于利用外部监督的力量,比如纪检监察工作从纪律和作风等多方面进行监督和提醒,同时重视社会监督,全年共接到信访投诉举报1559件,保障了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五)法制队伍能力提升

一是加强整治理论学习。领导班子以高标准要求自我,利用每周周一夜学,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节选)》《新行政处罚法解读》《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单行本》《绍兴市综合行政系统高频行政处罚事项裁量基准》《绍兴市综合行政执法领域轻微违法行为免罚清单》等,教育引导行政执法人员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理念,不断强化依法行政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二是加强行政执法知识培训,例如制定《2024年业务主管部门送“学”下乡培训计划表》,由行业主管业务骨干或者法律顾问等组成讲师团队,采用轮流授课、集中培训的形式,围绕划转(赋权)事项的专业知识、执法程序、证据收集、文书制作等执法办案要点对参训人员进行详细讲授,坚持一月一主题一培训。

二、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城市形象品质

一是落实长效管理。开展六大乱象整治、户外电子显示屏专项治理、科学规范夜市场经营场所管理、“六小”行业专项整治,提升城市管理精度。共拍摄机动车违停45774起,非机动车违规停放38146起,协助街道开展毁绿整治34000余平方,劝离流动摊贩568起,办理无照经营、占道经营等431起,落实绍兴下发整改交办单16件共124个问题,已完成整改反馈;部署开展广告招牌安全隐患排查2次,专项排查、督查户外电子屏3次。

二是稳步推进“代整治”今年5月份正式启动无主部件代整治工作,共计安排专项资金105万重点针对无主井盖、广告招牌、人行道损坏、建筑物外立面等破损进行现场勘查和整改。

三是继续落实“三改一拆”一方面大力开展企业违法问题专项清理行动整治行动。对企业违建整治采取拆除、补办、没收相结合的分类处置方式,2024年,全市累计补办合法土地上的未批先建厂房19家,面积4.35万平方米。另一方面,严格管控住宅小区新增违建。保持对新增违建“零容忍”态度,严格落实当年新建违建的“必立案、必拆除、必处罚”三大措施,充分利用第三方巡查、地图比对、无人机航测三大手段加强问题巡查频次,全面建立三级网格化管理体制,加强网格员日常巡查力度,形成全面的违建巡查整改闭环处置体系。目前拆改面积共计16.86万平方米,其中拆除面积13.18万平方米,其他处置面积为3.68万平方米。完成绍兴市定任务5.8万平方米的290.69%。

三、奋发有为,改革创新开拓更具特色增值服务

今年,我们深入贯彻省、市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要求,纵深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全面提升执法质效。

一是抓好统筹。联合改革办、司法局、市场监管局印发《嵊州市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暨行政执法改革协作方案(试行)》,全域铺设基层智治网格1052个,打通各镇街与公安、建设、水利、综合执法、铁塔公司等单位监控设备,通过市镇两级指挥中心统筹,推动基层智治协同一体化实战化精细化运作。

二是抓好服务。做好事前预约指导防范,梳理相关领域许可备案及重点监管事项,引导企业自查自纠,累计发放企业《告知承诺书》600余份,排查风险隐患100余项;做好事中监管执法衔接。梳理监管“一件事”权责清单与监管规则,厘清各部门职责,深化“综合查一次”,减少多头、重复、低效检查,今年全市检查总户次同比下降12.06%,“触发式”检查占比提高13个点、“综合查一次”占比提高12个点;做好事后协同整改帮扶。将服务理念融入罚后环节,按照“合规建议、信用修复、抄告抄送、案件回访”四步骤,做好行政执法后半篇文章,今年以来出具合规建议书、信用修复告知书112份,抄告抄送、案件联访169户次。

四、公正规范,多管齐下建设更加高效执法体系

今年我局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提升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为重点,不断提升执法队伍专业素养,积极开展宣传普法,深入践行规范执法,努力实现行政执法效能最大化、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影响最小化、为民服务效益最优化,推动政府更有为、企业更有感、社会更有序。

(一)系统培训提升业务水平

年初制定《2024年业务主管部门送“学”下乡培训计划表》,检查每月邀请1-2名行业主管业务骨干或者法律顾问等组成讲师团队,采用轮流授课、集中培训的形式,围绕划转(赋权)事项的专业知识、执法程序、证据收集、文书制作等执法办案要点对参训人员进行详细讲授;每月组织法制员及办案人员开展法制员例会暨执法业务培训会,每季度开展案卷交叉评查会,对案件质量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现场评析、研讨法理、答疑解惑、促进整改, 进一步提高综合行政执法队伍能力素质和水平。

(二)宣传普法营造法治环境

对内开展普法学习,认真组织开展执法干部“一月一法”学习活动,通过开展“自学”“集中学”,进一步增强综合执法系统干部的法治观念,同时结合工作实际,针对执法过程中的突出常见问题,整理汇编了《嵊州市综合行政执法人员必备手册》(第一期)供一线执法人员学习参考;对外创新宣传方式,拓宽宣传渠道。针对民生实事、社会热点问题,联合第三方广告公司制作普法短视频3期,在多级媒体平台播放,切实加强对犬类管理、露天焚烧等常见违法违规行为的宣传,不断提高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主要问题和不足
  (一)执法队伍法制能力需提升
  目前我局已涉及27个领域1476项执法事项,但专业人员不划转,导致专业人员、专业知识明显不足,处罚事项和执法力量配比不合理,综合执法队常驻执法办案的人员主要来自综合执法局,其他部门执法队人员多以联络或辐射为主,致使专业执法力量保障有限,据统计2024年办理的74件新型案件中约10%的执法案件因法律适用不当或证据不足在法制审核中被推翻,这表明我们的基层执法队伍在守正创新中还需进一步提升法律素养和专业技能,以确保执法决定的公正性和合法性,真正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二) 公众参与度需进一步提高
  虽然通过“一月一法”学习活动和《嵊州市综合行政执法人员必备手册》的编制,执法队伍的法制素养得到了提升,但公众对执法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仍有待加强。例如,执法信息公开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导致公众对执法过程和结果的参与感不足。未来,我们需要探索更多元化的公众参与方式,如线上互动、公众开放日等,以提升公众对执法工作的认知和信任,更好地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三)执法科技应用的深度不够
  尽管执法信息化有所推进,但科技在执法过程中的应用深度仍有待挖掘。例如,非现场执法、大数据分析等现代化手段在解决复杂执法问题上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发展新质生产力,提高执法效率和精准度,例如通过人工智能辅助识别违法行为,提升执法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从而实现执法效能的飞跃,真正实现科技赋能执法,助力法治社会的建设。

六、2025年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

一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关心指导下,在全局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下,全局工作有序开展,取得了一定成绩。接下来,我们将持续围绕上级部署,切实扛起使命担当,抓好重点工作,努力交出一张高分答卷。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深化法制制度建设,确保执法规范性
  为适应综合行政执法领域不断扩大的需求,我局将深入研究和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部署为指引,持续深化法治建设。将重点修订和完善执法流程,确保每一个执法环节都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减少执法的随意性。同时,将加强与各业务主管部门的沟通,确保执法标准的一致性,解决同事不同罚、处罚畸重畸轻的问题。此外,将探索建立与数字化改革相适应的法制审核机制,确保重大执法决定的法制审核既严谨又高效。
  (二) 提升执法队伍素质,增强法制能力
  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我局将加大执法队伍的培养力度,通过“靶向式”培训,提升执法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执法技能。计划每年组织不少于10次的专业法律讲座,邀请法学专家和资深法官进行授课,以提高执法人员的法律素养。通过这些举措,确保执法队伍在面对复杂执法任务时,能够准确适用法律,妥善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三) 推动执法信息化,提高执法效率
  为了适应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我局将加速推进执法信息化建设,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打造智慧执法平台。通过大综合一体化平台,实现执法流程的全程电子化,提升执法效率,减少人为误差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完善电子证据管理,简化执法流程,确保网上办案率达到100%通过这些手段,我局力争在2025年实现执法效能的显著提升,以实际行动助力法治社会的建设。

(四)聚焦执法改革,稳步扎实推进依法行政

聚焦大气防治、全域美丽、提升城乡品质等民生实事工作,在全面整治秸秆焚烧、餐饮油烟、工地扬尘、运输车辆扬尘、渣土消纳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巡查检查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深化垃圾分类,推进越美系列创建,强化河湖治理、细化道路保洁、净化大气环境,实现环境提质增效;紧盯城区道路两侧用地红线退让区域管理问题、三线问题等城市顽疾,打通属地乡镇(街道)、部门、物业处置阻碍。滚动式巡查城乡环境问题,确保城中村环境整治有质量、少反弹,提升人居环境品质。

 

 

                       嵊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2025年1月26日



设为首页 | 网站地图 | 网站申明 | 联系我们

嵊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嵊州市大数据发展管理中心承办 网站标识码3306830002

浙江网安备 33068302000392号 2012版备案证编号 浙ICP备11041973号-1

爱嵊州app 嵊州发布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