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30683002584927H/2025-66231 | 主题分类: | 其他 |
发布机构: | 市公安局 | 公开日期: | 2025-03-06 14:42:37 |
今年以来,嵊州市局在嵊州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的坚强领导下,以“1145”总体架构为牵引,以“美丽警营、活力警营、品质警队、效率警队”建设为主抓手,体系化推进队伍、业务各项工作,实现了社会大局总体平稳,警营生态持续向好。全市可防性警情、刑事发案实现同比下降,助力嵊州平安建设勇夺“一星平安金鼎”,相关典型事迹被省级以上媒体头版报道24次;创新“云安企”远程智管获评第六届全国优秀信用案例,“和合寻亲”获评全省“七张问题清单”示范案例。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聚焦安全稳定,以“守土有责、守土担责”的坚韧,全面实现“平安提质”。一是严守政治安全。(略)二是严控风险隐患。(略)三是严抓公共监管。紧盯交通道路安全,深入推进道路交通安全“除险强基”行动,常态组织国省道和城市、农村主要道路执法查纠、分流疏导,推进官河路、兴盛街等8条道路绿波建设,累计完成6处省市道路隐患点治理,现场查处交通违法行为7.4万余起,亡人事故数同比前三年平均数下降11.8%。紧盯行业场所安全,深入推进重点行业场所清查整治,动态摸排“九小场所”、出租房等人员底数及安全隐患,累计检查单位1.1万家次,整改安全隐患3300余处。紧盯重点部位安全,联合政法委组织开展全市人员密集部位专项检查,严格落实138家学校“护学岗”,梳理医院、体育馆、旅游景区等142处重要目标,督促增设升降式金属柱、隔离栏等设施350余处。
(二)聚焦中心大局,以“主动作为、勇挑重担”的坚决,全面实现“护航提效”。一是全力保障党政中心。围绕城市更新改造、大气污染治理、重点工程落地等,以“城市品质提升年”活动为抓手,专班化落实全市重点项目“问题—反馈—解决—回访”跟踪闭环机制,组织上门随访、风险评估、指导服务等2600余次,推送防范建议380余条,化解不安定因素62起,有力保障比亚迪二期、嵊新临港经济区等项目平稳推进。围绕创新深化“企情日记”工作体系,以融入市企业综合服务中心为契机,升级运行新警企会客厅,推动成立全国首家县级行业协会联合会,创新行业警长、助企廉政警官制,推出公安涉企检查“一件事”集成改革,累计开展警企、警行等座谈会90余场次,上门走访企业2.8万家次,日常行政检查频次下降近40%,“企情日记”获评全省公安经侦部门“护企优商”十大典型事例。二是重拳打击违法犯罪。深入推进“钱潮”“雷霆”等专项行动,纵深打击各类显性违法犯罪,创新应用各类系统模型,实现五类案件全部告破,现发命案20年全破,成功打掉绍兴首个“五霸”黑恶团伙,电诈发案、案损均同比下降,劝阻拦截资金5.6亿元,14起案件获批公安部、省公安厅督办,2起案件发起全国集群。深入推进“护航”“猎狐”等专项行动,围绕金融、财税、知产等重点领域犯罪,建立联合打防、联勤侦办、联动追赃工作机制,累计破获涉招投标、恶意逃废债、侵犯知识产权等经济犯罪案件22起,追赃挽损6000余万元。三是全面深化法治建设。紧盯办案效能提升,常态开展行政、刑事执法领域突出问题整治,全年取保平均用时、起诉平均用时均同比下降,公检法简案“一条龙”快办超50%。紧盯执法形象提升,以剡警讲堂等为载体,常态开展“庭审旁听”“模拟法庭”“优劣质案件评比”等活动,全面推行“劝导式”“提醒式”执法模式,实现复议收案同比下降28.1%,执法质量民意感知满意率保持绍兴前列,交警大队获评全省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
(三)聚焦公安改革,以“弄潮如歌、破浪前行”的坚定,全面实现“创新提能”。一是改革创新稳步推进。以构建完善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为牵引,常态开展“金点子”征集、“头脑风暴”等活动,深入推进省厅大数据赋能110改革、“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等试点工作,体系化挖掘、培育、推广改革项目,全年有3个项目被列入全省数字法治系统“一本账S4”,创新行政监管现代化、出入境管理服务新模式被省委改革办《竞跑者》刊发,涉企舆情处置“AI烽火台”获评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优秀案例、涉企问题高效闭环解决典型案例,“打造主主相交路口慢行交通一体化通行环境”获评公安部交管局精品案例。二是基层治理持续夯实。深入实践共治警务,以推进“三源共治”为契机,持续深化警源治理,优化升级“协同治理”体系,规范运行市、镇两级协同治理中心,推动建立村(社)级协同治理点,全年共闭环处置非警务事项1.7万起,现场办结率达95.4%;夯实主防根基,以社区警务标准化建设为抓手,高标准建成93个标准化警务站(室)及93支“1+2+1+N+X”社区警务团队,推动机关民警下沉挂联,试点推广“平安共治体”建设,联动开展信息采集、巡逻防控、纠纷化解等工作。深入实践生态警务,成立生态行刑共治中心,打造城北、南山湖等2大生态联勤警务室,构建“公安+职责部门”的“吹哨、应哨”模式,联动核查涉环境污染、非法采矿、偷猎盗猎等线索35条,成案打击19起38人。三是实力公安全面提升。深化科技赋能,深入推进“数据赋能”三年行动,依托“三云融合”数据工坊,搭建视频融合赋能平台,归集各类数据超1千余万条,预警推送秸秆焚烧、占道经营等违法违章行为1300余起,应用无人机参与植保、灭火、寻人等领域智能作业129次,新科技装备的实战效能得到有效发挥。深化基础建设,积极争取政策支持、经费保障、专业指导,改造升级全市治安监控、人像(车辆)卡口等9650余路,更新路面智能交通设备80组,更新执法执勤用车、特种专业技术用车19辆,新执法办案管理中心获评省一级中心。
(四)聚焦勤廉并重,以“力行克己、奋勉修身”的坚守,全面实现“队伍提优”。一是强化政治建警。深入开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以及全国、全省、绍兴公安工作会议等精神大学习大贯彻大落实活动,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累计开展“剡警讲堂”、主题党日等活动190余场次,网安大队、网办中心、剡湖所3个党支部以及2名个人获评绍兴市局“一最强两先锋”,离退休干部第四党支部获评浙江省离退休干部“三强六好”示范党支部。二是强化战训砺警。深化“全员人才”计划,分层制定“新警扬帆”“青警破浪”“中层领航”“50强基”计划,健全每月例会、成果晾晒、考核激励等工作机制,累计开展“红蓝对抗”等活动93场次,24个团队、36名个人在上级比武中获奖。深化人才战队建设,培育“百川”“剡刃”“捕影”等12支96人的人才战队,推进大数据攻坚、网络犯罪预防等课题研究,常态开展成果晒比活动,2名民警入选全省公安文化千名人才,2名民警入选省厅青年人才库,黄泽所钱正能获全省“全民反诈共创平安”浙江省文学创作大赛二等奖。三是强化精细管警。推进从严治警,巩固党纪学习教育成果,部署开展“强担当、正作风、守底线”专项教育,组织保密安全教育整顿月、警示教育等系列活动,全量完成各所队“综合体检”。推进从优待警,高效运行爱警办,实施爱警暖警10件实事,组织警体趣味运动、文化沙龙等警营活动80余场次,评选“剡警之星”民警82人次、辅警66人次,全年有11个集体、110名个人获上级表彰奖励。
二、2025年工作思路
2025年,嵊州公安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四新”要求,积极践行“三大警务”“四大工程”,按照“11456”架构,持续优化“美丽警营、活力警营、品质警队、效率警队”,建立完善“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全面提升嵊州公安新质战斗力,为绘就“富乐嵊州”新蓝图营造安全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
(一)坚持底线思维、极限思维,以实现“护鼎加星”为目标,在平安建设上奋力争先。抓好面上稳定,高效运作“双想”调度、疑难会商等机制,全面摸排化解各类风险隐患,严打严治突出违法犯罪,深化犯罪预防体系建设,多元化解矛盾纠纷,确保面上持续平稳。筑牢网络防线,高效运行网络合成作战战训基地,健全部门联合值守、信息共享等制度机制,打通与网信、大数据等部门信息、资源壁垒,加强政企合作,打造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程可控的网络安全综合治理体系。
(二)坚持中心居中、民意引领,以推进“共同富裕”为牵引,在护航发展上奋力争先。高效能护航中心,分级落实重点项目“点对点”包干联系,构建完善“一心两室多基地”的生态保护阵地,创新四季五域“生态+”警务机制,不断提升护航质效。高质量助推发展,迭代“企情日记”工作体系,优化进企四问、三色预警、行业警长等特色做法,深化行政监管“一件事”改革,全力保障企业健康发展。高品质服务生活,深化15分钟“就近办”服务圈,创新交通事故快处、流动人口“嵊里安居”等服务举措,优化出入境“地检融合”模式,迭代“和合”寻亲品牌,持续提升群众满意度。
(三)坚持系统变革、创新实践,以构建“现代警务”为契机,在深化改革上奋力争先。做优情指行“一体化”,加强“科技+人力”信息网络建设,完善“1+16+N”勤务中台工作架构,深化街路面巡防处一体化改革,优化“指挥一张图”平台,落实专兼职巡防队叠加巡防,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能快速开展处置。做实警种主战“专业化”,精准开展人岗调配,加快建设具治安、禁毒、刑侦等领域的专业技术实验室,研发各类“小快灵”应用,不断提升专业化水平。做强派出所主防“标准化”,优化“一室三队”警务运行体系,深化社区警务“标准化”建设,迭代基础管控中心(岗),打造村社“1+3+N”平安共治团队,探索新业态单位“契约自治”管理方式,共同守护平安。
(四)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以建设“法治公安”为载体,在执法效能上奋力争先。深化执法办案改革,优化政法一体化办案机制,推进执法办案“一件事”改革,建强办案服务队、执法辅助队,升级执法服务预约等模型应用,真正方便民警执法办案。抓实执法监督管理,完善局-所两级案管中心执法管理体系,强化“警、案、人、物、场”等执法要素全流程管理和“回头看”,全力消除执法问题瑕疵。提升执法效能素养,推进法治实训基地建设,深化基地实战、场景模拟、庭审旁听等练兵模式,完善法制人才培养体系,落实“轻微不罚”“首违不罚”等柔性执法,不断彰显执法公信力。
(五)坚持严爱相济、务实精细,以打造“剡警铁军”为方向,在勤廉建设上奋力争先。坚持政治建警,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和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等制度,全面推行“1+N+5”党员引领工作机制,实现党建业务深融双优。坚持人才强警,高效运行“1+4+N”警务训练阵地,全深度推动“警务链、人才链、创新链”三链融合,面落实青年民警“双师双育”模式,全面提升队伍能力素质。坚持从严治警,推进“正风、严纪、塑形”三大行动,强化清廉品牌打造,动态梳理廉政风险点,深化“七务”大监督机制,常态抓好民警、辅警全周期管理,精细排查化解队伍各类苗头隐患。坚持关爱暖警,组建书法、摄影、登山等群团组织,健全先进典型“五位一体”体系化培育选树机制,积极推出爱警惠警政策包,全力提升警营“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