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市人民政府
您当前的位置:
>> 政府信息公开 >> 工作信息 >> 计划总结
索 引 号: 11330683002584855Q/2025-103928 主题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嵊州市人力社保局 公开日期: 2025-05-12 09:19:03

市人力社保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 2025- 05- 12 09: 19
信息来源: 市人力社保局
浏览次数:

市人力社保局2024年工作总结

 

2024年,市人力社保局紧扣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争创一流、脚踏实地、团结协作、守住底线”工作理念,围绕“服务发展、保障民生、促进和谐”三大工作主线,以“多色图”激发紧迫感,以“排位表”提升责任感,以“满意度”强化使命感,锻长补短,奋力攻坚,整体工作进展态势良好,短板工作实现提档进位,不仅实现市级部门考核优秀“十三连冠”,还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富乐嵊州建设贡献奖”——市长奖(经济高质量发展团队)。

(一)坚持稳岗留工提升就业服务保障。一是政策赋能稳岗留工。高效精准落实春节招工奖励、“老员工伯乐补贴”、支持企业稳岗留工、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招工奖励等若干政策,累计发放各类就业创业及企业稳岗补贴4379.73万元,惠及2209家企业1.06万人职工;发放失业保险待遇9586.25万元,惠及失业职工4.78万人次,我市支持企业稳岗扩岗的做法在《人民日报》头版刊登。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新增创业担保贷款704万元,推荐申报省级示范零工市场1家(嵊州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零工市场),新增绍兴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1家(嵊州5G智慧科创园)。二是专项服务助企岗。由局班子成员带队组建新春“招工团”,赴外省开展跨省劳务招聘近10场次,累计推出岗位7100个。依托3家零工市场,构建集求职登记、用工招聘、技能培训、政策咨询、劳动维权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实体,帮助基层灵活就业人员就业增收,累计投送岗位信息6.36万个。用好共富工坊、创业孵化基地等资源,通过发放软硬件建设补贴、落实房租减免、评选星级工坊等,助力嵊州小吃、黄泽戏服、浙里梅坑油焖笋、佳佳潮玩等本土劳务品牌茁壮发展,获绍兴市劳务品牌工作竞赛二等奖。《嵊州市推行VIP服务机制通力保障比亚迪企业招工用工》《“春风嵊行”招工专车跑出助企惠民共富路》两个案例入选全省人社系统“就业服务优秀案例”。三是重点帮扶促进就业深入实施“家门口”就业计划,聚焦大学生、下岗失业、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组织开展就业援助“春风行动”、入村进企“招工大巴”、高铁场所“就业驿站”、公益性岗位“提质扩容”等活动,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4338人(首次来浙10059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141人,新开发公益性岗位100个,五类重点群体就业帮扶率100%,调查失业率<5%,“零就业家庭”动态归零。《嵊州市劳动力信息档案化治理调研》入编《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政策研究》。

(二)坚持高端引,加大招才引智力度一是做大高层次人才引进。深入推进“青年强嵊”招才计划,打响“学子归巢”招才引智活动品牌,高规格举办“才聚剡溪·共绘嵊景”——第四届中国·绍兴“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全球创业大赛嵊州新能源装备专项赛分站赛与总决赛、2024年招才引智“嵊夏月”“人才夜市”等系列招才引智活动近50场次,我市《智能制造中的异种材料直接连接技术研究》等三个项目分获第四届中国·绍兴“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全球高层次人才(博士后)创新大赛一、二、三等奖,新能源装备专项赛总决赛筹备团队入选全市2024 年度“五拼五比、实干争先”月度之星。新增就业大学生1.35万名,博士111人,博士生引进数完成排名绍兴市第一,相关做法在浙江日报、浙江卫视等省级以上媒体刊播。持续优化“设站—引才—创新研究”的博士后工作路径,引领设站单位狠抓博士后研究项目,新增省级企业博士后工作站1家,新晋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1家,新招引博士后14名。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新培育人力资源服务机构20家,邦芒、诺才、艾克米三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分别入围全省“营收百强”“猎头百强”,全市人力资源服务业营收29.5亿元,加快集成式人才服务中心建设(获全市项目谋划擂台赛优胜奖)。认定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51家,开发就业见习岗位404个。二是做强高技能人才培育。制订出台《新时代“富乐工匠”队伍建设实施方案(2024-2027年)》,建立完善高能级工匠引育体系,加快形成“政府重视技能、社会崇尚技能、劳动者学习技能、人人拥有技能”的技能型社会新形态。围绕高素养劳动者队伍建设,布局“30分钟高素养劳动者队伍服务圈”,择优选择5家技能型乡村(社区)、27家技能型企业、1家职业技能培训基地、3家技能培训中心、6家技能培训驿站、12家技能提升服务点作为培育建设技能型社会基本单元。持续推进省、嵊州市“工匠培育”民生实事,推广职业技能等级社会化认定,组织参加省市行业性职业技能竞赛,不断做大技能人才队伍基本盘。累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0312人次,新增技能人才6392人、高技能人才2662人、数字高技能人才556人,完成率位居绍兴市前列。组织选手在第三届浙江技能大赛上斩获1金1铜及2个三等奖,在省级技能大赛取得历史最好成绩并实现金牌零的突破。获评浙江省新时代突出贡献浙派工匠单位1家(万丰科技),“领带制作”和“戏曲服装制作”新增入选浙江省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项目;新认定“浙江工匠”2人、“绍兴工匠”9人。

(三)坚持更可持续构筑共富社保体系。一是精准化实施社保扩面提质。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研究出台《嵊州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扩面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开展社保扩面“六走进”活动,以外来务工人员、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为重点,统筹抓好社会保险参保扩面工作。开展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精准扩面专项行动,召开社保扩面工作推进会3次,市领导、局班子成员带队协调乡镇(街道)合理分解扩面任务,人力社保局全员下沉分15个工作组,指导乡镇(街道)分类施策、精准扩面。全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新增参保1万余人。按照上级部署,平稳实施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启动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工作,执行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档次调整。稳步提升并按时足额发放各项社会保险待遇,落实相关困难群体参保财政保障和兜底帮扶。二是全链条加强社保基金监管。做好基金运行科学分析与预警,多层次、多渠道向上级部门反映我市基金运行情况,配合市人大完成社会保险专题调研。以实施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巩固提升行动为载体,在绍兴市内率先出台《违规领取社会保险待遇追缴办法》,开展社保基金第三方审计和安全评估。加快社保经办风控数字化改革,严格规范系统闭环式操作,共核查处理疑点数据8000余条,追回违规发放待遇96.53万元,确保疑点数据核实率和违规问题整改率达100%。组织开展失业金领取专项整治行动,推动形成规范有序的失业金领取氛围。三是靶向式开展工伤专项整治。稳步开展工伤保险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伤保险风险隐患排除“清风行动”,围绕伪造工亡材料、骗取待遇等问题,开展自查自纠6次,三方审计检查1次,核查工伤认定4717件,其中涉及“因工死亡”案件54件,处理疑点数据256条,追回违规发放待遇2.76万元。制定出台《嵊州市工伤认定及劳动能力初次鉴定工作制度》,构建“1+X”工伤认定防范机制,建立“因工受伤”医疗核查制度,实现从“工伤医疗到待遇支付”的全链条闭环管理新模式,至目前已核查431人次。

(四)坚持协同治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一是打好欠薪治理攻坚战强化源头防范,打造劳动保障督导员、劳动保障专员及劳动关系协调员三支队伍,组织开展“企业自查、镇街排查、部门抽查”欠薪隐患摸排。加强协同治理,联合公安、住建等部门力量,成立工作专班,实现“部门联合实体化办公、市领导重点约访、多部门集中接访”模式,组织开展根治欠薪冬季行动、欠薪隐患摸排行动等专项行动,全市共受理解决各类欠薪线索1791件,为7487名劳动者追发工资等待遇8056.26万元;化解欠薪案件258件,涉及4468人、1.07亿元,春节前实现三年以来首次提前“关门”。加大违法打击力度,聚焦违法多、投诉多、人数多、金额多“四多”企业及工程建设项目,累计依法使用信用扣分、欠薪黑名单、行政处罚、行政处理、刑事立案等多种手段严厉打击违法欠薪案件149件,同比提升365%。四季度安薪指数97.66分,排名全省第14名、绍兴市第3名,比一季度分别提升60名、3名,整改提升工作得到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二是创新争议调处模式深化“共享法庭”“优享法庭”建设,重点聚焦劳动争议预防和化解,提供调解指导、诉讼服务、司法协作、法治培训等方面的一站式服务。推行简易案件速裁模式,将农民工工资、工伤待遇等简易案件转入“速裁庭”。共调处劳动人事争议案件501件,结案率93%,调解成功率80%,平均办案时间减少90%,劳动争议“无讼指数”97。三是守住信访维稳安全关。面对欠薪信访高发频发态势及重复件多发实际,精心设置欠薪领域信访件处置标准化流程,形成以接件、调处、跟踪督促、回访完善四大流程为核心的工作闭环,共办理各类信访投诉举报件1585件。

(五)坚持图强争先擦亮阳光人社品牌。一是重点任务清单化。围绕上级人社系统考核指标、市委全会报告、政府工作报告、省市县三级民生实事、“三支队伍”建设、省七优享“劳有所得”、巡视反馈意见整改等26项重点指标任务,逐项落实牵头领导、责任科室、责任人,按时统计通报进展情况及下步举措,同时根据完成情况实行红、黄、绿“三色预警”,以目标倒推、时间倒排、任务倒逼、责任倒查,确保各项工作可执行、可检查、可考评。二是工作绩效导向化。围绕出勤、出力、出新、出彩四方面,组织局领导带队赴重点企业、镇街开展“大走访”活动,定期组织民情走访、先锋亮旗、干部人社大讲堂、师徒结对传帮带、业务技能大比武等活动,推动全局干部职工聚焦重点、聚力关键,确保工作方向精确精准,工作效能提速提效。三是窗口服务便民化。大力推行社保经办事项“网上办”“掌上办”“一件事一次办”,建立中心领导窗口值班制,推出社保窗口周六、工作日中午延时错时服务,延伸政务服务2.0至乡镇街道和银行网点共计60余个,社保2.0事项综合“一网通办”率达99.7%。完成局机关大楼整体搬迁,建成高标准党建活动阵地。

 

 

 

 

 

市人力社保局2025年工作思路

 

2025年,市人力社保局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扣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与中心工作,以更开阔的思路、更有力的举措、更显著的成效,努力推动人社领域高质量充分就业、高素质人才引育、高品质共富社保、高水平欠薪治理、高绩效人社队伍“五大体系”突破争先,为富乐嵊州建设作出人社部门更大贡献。

(一)在构建完善高质量充分就业体系上突破争先。一是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大龄失业人员、被征地农民、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确保完成重点群体提供就业帮扶10320人(其中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 885人),五类重点群体就业帮扶率100%、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率90%以上。持续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落实好灵活就业社保补贴、创业补贴、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技能提升补贴等扶持政策,兜牢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底线,确保全年城镇新增就业9000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在5%以内加快构建“15分钟公共就业服务圈”,高质量建设省级零工市场、绍兴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基层便民就业服务驿站等平台,发布零工岗位7000个、争创省级零工市场1家。创新创业带动就业有效机制,鼓励返乡入乡合作创业,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新增创业担保贷款600万及以上,新培育劳务品牌1个,开发公益性岗位100个。扎实做好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相关工作。二是制订实施2025年“抢开局、稳增长、增动能”稳岗留工服务若干政策举措,升级出台1000元/人的“伯乐”补贴,做好返乡返岗服务保障、连续生产保障、赴外招聘保障、公共就业服务保障等奖补措施。组织企业赴云南、贵州等劳务输出大省开展劳务对接,组织举办嵊情相约 稳岗留工”春节专场招聘及下乡招聘推出重点企业员工节后返岗集中定点接返服务,助力工业经济“开门红”。三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富乐工匠”队伍建设实施方案(2024-2027年)》,构筑完善“融合助富”“提技增富”“强基促富”“同心护富”四大职业技能培育新体系,做实技能培训三级民生实事。新增技能型乡村2个、技能培训中心2个、技能培训驿站6个,全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不少于8600人次,新增技能人才2500人以上,新增高技能人才1400人。聚焦非遗文化、小吃产业、教育医疗等重点领域,加大嵊州小吃产业人才培育,全年开展重点领域、小吃特色产业等职业技能培训5000人次及以上,组织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鉴定)50批次及以上。四是围绕高水平建设市域技能型社会,以职技院校、培训机构、党群服务中心、共富工坊、零工市场、文化礼堂等平台为基础,推进“30分钟职业技能培训圈”建设,实现技能培训基地、站点县城和中心镇全覆盖,建设职业技能培训基地1个、依托重点镇街建设职业技能培训站点3个、重点领域就业技能和企业职工岗位技能培训4500人次。开展嵊州小吃专项培训,高水平举办小笼包技能比武等各类技能竞赛,多维度讲好嵊州“技能故事”。

(二)在构建完善高素质人才引育体系上突破争先。一是深入实施“智汇嵊州”高校引育、“才聚嵊州”精英吸纳、“悦来嵊州”工匠集聚、“根在嵊州”返乡创业四大专项行动,组织举办招才引智高校行春秋专列、“一城一产一人文”活动、嵊籍大学生见习实习双选会、“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创业大赛、高校学子“嵊夏月”系列活动、“人才夜市”等人才交流活动30场、创业创新活动2场,全年力争实现新增大学生12600人,新增硕士研究生及以上人才400人、青年博士100人以上。二是做优“增值式”人才服务生态,深化重点企业配套人才服务机制,优化人才政策精准推送、自动匹配和无感兑现,全年计划兑现人才政策资金不少于4445万元,“1+9+2”政策一季度兑现率超50%,服务企业1000家次以上。深化与高校院所科技、产业、人才的交流合作,组织抓好国家、省、市引才计划人才的遴选、申报和培育工作。打造博士后引育优质“生态圈”,新增博士后工作站2家,博士后进站招收数量14人。开发就业见习岗位300个、就业见习上岗人数40人。嵊州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异地搬迁为契机,围绕打造省级人力资源产业园提档升级样板,加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招商引进,同时扶持本地服务机构培优做强,推动人力资源机构由“单一引进”向“产业服务”转型,全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全年营收力争突破35亿元,人力资源服务业规上营收增速达28%以上,新增人力资源机构10家

(三)在构建完善高品质共富社保体系上突破争先。一是以构建完善更加充分、更加可靠、更加公平的共富型大社保体系为目标,执行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新的费率机制、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稳慎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工作,推广企业年金,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二是及早部署开展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精准扩面专项行动,通过分解任务、成立专班、全员下沉、分类扩面、定期通报等举措,压实镇街工作责任。建立企业参保数据动态监测机制对个人所得税申报人数与社保缴纳人数差异较大的企业,人社、税务、镇街联合力量开展实地检查,督促企业履行主体责任,做到应保尽保,应收尽收,坚决纠正瞒报、漏报和少报行为。探索建立多部门参保信息共享机制,精准定位断保、漏保、脱保等“存量”群体,及时掌握未参保的户籍人员及流动人员名单,同时以外来务工人员、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为重点“增量”,统筹推进参保扩面工作。三是强化养老、失业、工伤三大社保基金精算管理与预警监测,完善人防、制防、技防、群防“四防”协同体系,切实提升基金监管水平,守住基金安全底线。组织开展整治欺诈骗取失业保险金违法违规行为专项行动,加强失业保险金申领全链条闭环管理,推动形成规范有序的失业金领取氛围。巩固工伤保险专项整治成果,杜绝防范“工伤黄牛”。四是积极探索“政务+金融”服务改革,高效打造“15分钟人社政务服务圈”,探索24项人社高频民生事项(含10个银行办理特色事项)在银行网点、社区服务中心就近办、便捷办,不断方便基层群众办事,让群众和企业可感可及。
   (四)在构建完善高水平欠薪治理体系上突破争先。一是坚持欠薪源头治理,切实压实行业主管部门责任,继续盯紧盯牢“安薪指数”体系关键性指标,强化案件、线索件高效及时化解,全年主动监管服务企业覆盖率不低于35%力争每季度末在建工程项目“六项制度”落实率为100%“安薪指数”达到95以上排名稳中有升。全力以赴做好农民工工作支付“国考”迎检二是始终保持欠薪零容忍的高压态势用好用足《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法律法规,积极推动建设领域用工实名、结算实薪、支付实卡、数据实时的“四实”改革,继续联合住建、交通运输、水利、公安、法院等相关部门,持续开展行政处罚、失信联合惩戒及刑事立案侦查等多种形式违法打击,每季度涉薪违法打击件数达到国平台有效线索件数量3%以上深入推进基层人社治理工作,服务企业用工体检325家次以上,开展劳动关系协调员培训350人次以上。全面打造“阳光仲裁”品牌,灵活运用“便民三庭”,推广“人工智能+调解仲裁”,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成功率达到 65%以上、结案率达到 92%以上,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案件总量同比下降10%。发挥基层调解力量,引导劳资双方就地协商处理争议,确保60%以上的劳动争议就近就地化解四是面对人社系统信访面广量大的实际,坚持初信初访和积案化解“两手抓”,依法分类处理各类信访诉求切实有效提升“12345”政务热线服务指数,守牢信访维稳安全“阀门”
    (五)在构建完善高绩效人社干部队伍上突破争先。一是围绕新时代新征程人社领域的新任务新要求,始终站在服务发展大局高度,主动融入到富乐嵊州建设“大棋局”中去,融入到全省、全绍兴人社工作“大版图”中去,决做到上级有要求,人力社保见行动组织开展“30强”“30优”企业大走访活动,推进“清障拔钉、清旧破难”攻坚行动,落实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二是坚持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贯穿人社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主动谋划一批如“基金嵊安全”、“三治一体”劳资纠纷调解机制等“创改开”改革项目,探索一批如失业领金人员智能判定、工程师初级职称“兜底评审”“小切口、微改革”目标举措,全面提升人社工作辨识度。三是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并重,围绕重大政策、就业失业、社保基金、人事考试、欠薪维稳、信息安全等重点领域,健全完善人社工作风险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和风险防控责任体系,守牢确保人社领域不发生群体性事件、个人极端事件和重大舆情事件的底线。四是实施年轻干部“社”牛培养计划,以全局年轻干部为培养对象,通过开展“初心成长”“暖心为民”“技能先锋”“创改先锋”“业绩比晒”“人社一家”六大行动,着力培养“政治坚定、业务精良、作风过硬”的“社”牛铁军。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和“一岗双责”,以严明的纪律激浊扬清,纵深推进“清廉人社”建设。



设为首页 | 网站地图 | 网站申明 | 联系我们

嵊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嵊州市大数据发展管理中心承办 网站标识码3306830002

浙江网安备 33068302000392号 2012版备案证编号 浙ICP备1104197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