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30683002585014B/2025-103940 | 主题分类: | 其他 |
发布机构: | 嵊州市商务局 | 公开日期: | 2025-05-12 10:10:39 |
2024年,嵊州市商务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围绕全年重点工作目标任务,在落实“两新”政策、促进消费发展、稳定外贸出口、拓展电商业态、抓实行业管理等重要商务领域,以及在推进小吃产业和“地瓜经济”一号工程高质量发展中锐意进取,争先创优,为我市经济发展注入更多商务力量。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主要经济指标情况
1-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9.6亿元,增速4.9%。排名绍兴第5位。1-12月,限上社零及限上批零住餐增速分别为12.5%、23.7%、33.1%、1.6%、2.7%,分别排名绍兴第4、1、2、3、6位。货物贸易出口增速-3.66%,排名绍兴第3位。网络零售额实现118.9亿元,增速-24.1%,排名绍兴第6位。1-11月(错月),规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收增速7.9%,类增加值增速0.2%,互联网软件营收增速1.5%,类增加值增速1.3%,分别排名绍兴第6、6、5、4位。
(二)具体工作推进情况
1.深挖市场内需潜力。一是开展迎新消费季活动。坚持部门联动、政企携手、板块同步原则,在全市形成“1+7+8”的促消费格局,开展启动仪式、迎新消费券发放活动,举办各类贯通线上线下、涵盖各类促销、融合文商旅的特色促消费活动,共发放商超、住宿、汽车消费券69994张,带动消费5115万元。二是落实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出台《嵊州市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率先开展厨具专项消费券发放活动,率先落地“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共计核销补贴436万元,带动消费5300万元。积极承接并开展家电、智能家居、电动自行车等以旧换新活动,在绍兴范围内率先上线电商平台消费补贴活动,目前已累计补贴3600万元,带动厨具消费超1.7亿元。
2.推动外贸稳步发展。一是出台优惠政策。制定2024年《鼓励支持开放型经济发展若干政策》外贸服贸条款,资金预算安排率提升38%,有力提振外贸企业信心。二是持续参展拓市。制定外贸类重点展会37个,截止目前,共组织341家次企业参加境内外展会121个。135届、136届广交会参展企业52家,获得展位78个,创历史新高;组织80家企业报名进博会。三是壮大外贸主体。通过聚焦、精准、高效的培育服务,助力全市外贸企业主体规模持续壮大,我市新增出口实绩企业38家,新增服贸直报系统入库企业34家。加快推进海外仓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在美国、西班牙、越南建立海外仓3个;新培育省出口名牌4家。四是优化企业服务。开展小微外贸企业成长季系列活动,多部门联合对企业开展培训服务达210家次;联合镇街和部门走访服务外贸企业48家次,完成交办服务5次,解决咨询问题208个。联合省商务厅首次开展发展中国家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考察活动。编制“9+9”国别贸易动态和境外参展知识产权保护提醒函供企业参考。联合信保公司建立贸促共享客厅1个;新推荐绍兴国际商会理事单位7家;开展国际商会会员单位企业调研20家次。
3.布局电商多元业态。一是以直播培育推动电商新业态。壮大社交电商、直播电商等新业态,鼓励企业开展网红直播,获得新增长。优化金天得电商产业园省级直播电商基地功能,金天得电商产业园获评2023年度浙江省电子商务产业示范基地。我市入选第三批浙江省数字生活新服务样板县。二是以平台拓展推动跨境新模式。鼓励企业发展跨境电商,动员企业通过知名跨境电商平台抢抓订单、拓展业务,新增33家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业务。加快跨境电商人才培育,今年已开展5场跨境电商系列培训,培训人才265人次。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今年已下达跨境电商资金184.24万元。三是以载体建设带动乡村振兴。完成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验收后续整改事宜。完善农村电商物流体系,已累计提升乡镇物流服务站11个,村级电商服务站点217个,已建成电商直播共富工坊建设27家,完成年度考核任务的90%,带动村集体增收形成致富效应超2000万元。
4.保障行业安全有序。一是落实落细行业安全监管。贯彻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工作部署,抓好重大节会及日常安全生产工作;加强平安和反恐建设;引导行业积极做好防汛抗台和应急保供工作;加强散装水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检查;积极落实双随机检查任务。二是规范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秩序。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再生资源回收行业排查整治工作,目前共计排查全市再生资源回收行业主体411家,问题整治点104个,根据整治要求和时间节点已经闭环102个。三是指导各类创建引领工作。指导商超、餐饮企业加强限塑、垃圾分类治理工作,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推进和悦广场争创无废商超。指导家政企业积极参与数字家政贯通工作。四是常态做好信访维稳工作。受理预付卡、汽车消费、美容美发行业等投诉纠纷,特别是积案问题,尽量做到问题最小化,积极跟进动态发展。
(三)特色亮点工作推进情况
1.全面做强小吃产业。一是助力产业多元发展。建设小吃产业园;打造“小吃大脑”平台,以数字化手段实现小吃行业的要素统筹;推进小吃与文旅、电商、互联网平台等进行融合发展;上线美食地图、小吃特种兵,进一步打造全国知名的小吃王国。助推小吃企业“扬帆出海”,已有4家小吃企业获得海关出口备案资质。二是提升小吃品牌影响。今年以来,承办各类小吃推介活动22场,在北京、杭州、嵊州等地举办“2024中国(嵊州)小吃文化节”系列活动,不断推动嵊州小吃出圈、出彩。嵊州小吃相关内容多次被人民日报、央视财经频道、浙江日报等媒体报道。三是提升行业技术标准。完成嵊州小吃团体标准的修订工作,并在16家标准起草单位中推广实施,促进小吃向产业化、标准化发展。目前全市已有26家小吃企业获证43本,共有现代化SC小吃企业69家(其中小笼包企业52家),作坊企业141家,6家企业已上规。四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开设嵊州小吃培训班,共开展小吃培训16期,培训人员604人。乡镇实训基地、企业直播基地相继成立,形成了“企业-乡镇-学校”三位一体的培训机制,一批具有现代化食品管理、营销思维的小吃人才团队已然成型。
2.奋力做大“地瓜”块茎。一是构筑更高水平的平台。加强专班统筹,参与各类经济建设,做大做强经济发展平台。积极参与“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建设,高标准推进建设义甬舟嵊新临港经济区建设。我市获浙江省第一批“四港”联动示范县;《“数字家庭医生”应用打通基层健康服务“最后一公里”》、《嵊州市有序推进基层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着力提升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获健康浙江行动省级样板。二是争创亮点成果。积极摸排和争创亮点工作成果,《绍兴市创新优化出入境服务管理举措 助力构建开放包容发展新格局》获杨青玖副省长批示。嵊州市盛泰智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入围2023年度浙江本土民营跨国公司“领航企业”名单,实现我市“领航企业”从0到1的突破。《以“小点心”撬动“大市场”让“嵊情家味”飘香海内外》获评浙江省“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第四批最佳实践案例。
二、2025年工作思路
(一)主要商务领域工作安排
1.树品牌,激发消费市场热情。一是持续刺激消费。持续推进“越惠悦生活”促消费品牌建设,紧扣重要消费节点,开展各类主题促消费活动,每年举办各类线上线下促消费活动不少于20场;深入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不断释放消费潜力;创新消费场景,着力推动开元、和悦、吾悦城市商圈提档升级,推动商业街区能级提升,持续推进高品质步行街、商业特色街、智慧商圈试点培育,继续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二是推进商圈建设。积极争创省级县域商业体系建设项目,以新经济产业园、高铁新城商圈为依托,着力推动嵊州商业北向辐射、东向扩张、南向融合,推动市区商业与高铁新城商业综合体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南部高铁新城经济引力,积极与月星集团等企业合作,继续探索建设“嵊州江南环球港”,全力推进南部城区与北部城区在资本、人才、科技、信息等要素资源融通互补。
2.强举措,推动外贸促稳提质。一是持续抢单拓市。积极对接上级部门和各大国际会展公司,聚焦重点展会目录,组织特色行业抱团参展,深耕美欧、日韩等传统市场,拓展东盟、非洲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市场,提高展会订单转化率。2025年预计组织企业参展270家次。二是全力外引内育。开展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引育工作,吸引高质量市场主体加入。支持中小微外贸企业转型升级,助力外贸主体规模持续壮大。推动将外贸出口潜力纳入项目招引评价体系,紧盯落地重大项目,挖掘出口潜力。三是优化对企服务。充分发挥外贸监测点、预警点等平台的综合功能,及时做好外贸运行预判。加强与开放型经济部门及乡镇街道联动、政银企协同,聚焦企业需求导向、问题导向,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加强开放型政策宣传力度,引导更多企业用好信保工具,提升企业风险防范能力。四是扩大服贸规模。全面加强主体培育,新增入库企10家,力争服贸总量跃升;开展“服贸提升”活动,以“集中培训+现场指导”方式,开展业务指导和惠企服务。
3.提能级,推进电商产业发展。一是壮大电商产业业态。以新经济产业园为核心,利用九星及其合作单位各业态优势资源,对外承接,向外辐射,打造高度产城融合的电商基地产业生态平台;加快培养数字经济人才圈,吸引企业入驻产业园,共创嵊州市数字经济体,建成后预计6年完成数字销售产值78亿。二是推进跨境电商发展。深化综试区建设,引导和支持我市企业外贸转型,提高跨境电商出口额。加快推动新园区建设,大力发展“园区+产业集群+跨境电商”模式,形成跨境电商发展集聚效应。谋划建设一个跨境电商公共服务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务资源,每年举办政策宣讲、实操培训、主题沙龙等服务对接活动5场以上,服务企业50家以上。推动建立服务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的人才培训基地,不断为跨境电商行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三是着力提升网零指标。推进制造业与电商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嵊州产业优势和区域品牌优势,加强与电商平台的合作,扩大网零数据源。打通多方渠道,为全市217个农村电商服务站点做好一站式服务。继续改造金天得等直播基地,逐步形成新业态集聚效应,全面提升全市网络零售额,确保全年实现网零100亿以上。
4.抓落实,强化行业日常监管。一是抓实商贸行业安全监管。压紧压实行业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开展全覆盖的大排查大整治,为我市商务经济创造优质的安全发展环境。巩固全市餐饮企业可燃气体报警装置安装工作,力争纳入智能平台化管理。二是推动再生资源体系建设。加快形成政府推动、市场运作、行业监管、社会参与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作格局,进一步提升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发挥协会引领作用,引导体系外回收企业通过加盟方式纳入到全市回收体系建设中来。三是提升商贸行业管理水平。以商贸领域“数字化政府”建设为驱动,不断探索商超、餐饮、汽车、家政等行业的数字化管理手段,领引行业在创新发展、形成特色上挖潜增效,完成预拌混凝土行业清洁生产迭代升级工作,进一步走上发展快车道。
(二)特色亮点领域工作安排
1.深化小吃试点建设,逐梦“双百亿”发展目标。一是持续开展品牌推广。以越剧为媒,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搭建好小笼包企业与机关、高校、医院、航空、高铁、商超等机构的洽谈对接平台。同时,常态化开展小吃宣传推介活动,谋划好2025年小吃文化节系列活动,2025年至少开展15场宣传推进活动。二是加强小吃质量管控。会同市场监管局、小笼包企业联合会、小吃行业协会等部门和组织,引导小吃行业企业形成价格公约,建立嵊州小笼包LOGO使用的准入和退出制度。发挥好6项嵊州小吃团体标准的引领和规制作用。此外,联合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加强对小吃企业定期监督。三是培育完善运营模式。协助企业对接并开展各种数字化营销方式,支持直播业态培育和社区团购推广,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建立标准化运营模式。推动甘霖、黄泽等小吃产业园的正常运行,同时积极在其他乡镇培育建设小吃产业园,打造更多集展示、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化园区。此外,在市内谋划打造集展示、品味、体验、培训、服务等于一体的嵊州小吃中心,形成对外交流展示接待的集中窗口。四是运用好小吃大脑和美食地图。通过小吃产业大脑,以数字化手段实现小吃行业的要素统筹,更好地开展助企服务、供应链服务、消费服务等。同时,发挥好嵊州小吃美食地图作用,打造嵊州大本营、国内站、海外站“3”个层面站点,收集全国乃至全球嵊州小吃店铺数据库,与“小吃大脑”共享,同步与小红书等线上生活平台达成合作,着力将地图内商家打造成为各地网红小吃店,提升线上线下知晓率和影响力。
2.发挥专班统筹作用,推进“地瓜”工程走深走实。一是执行例会制度。定期召开专题组例会,通报实施方案落实情况、研究解决突出问题;按时召开专题组办公室工作例会,了解掌握工作进展情况,研究部署工作。根据工作需要,视情召开小组例会,研究推动专题组例会和办公室例会确定事项。二是明确目标任务。根据行动方案明确的目标任务,制定工作要点,明确各地各部门任务,确保工作落细落实。加强重点领域先行先试,积极收集报送实践案例,建立重要事项交办制度,确保“一号开放工程”明确的目标任务压茬推进。三是完善督促机制。加强对“一号开放工程”推进情况监测,对关键领域的关键指标,通过建立月汇总、季分析等制度,为工作调度和阶段性任务安排提供支撑。加强工作指导、开展专项督查、抓好工作落实。对工作落后的部门,予以警示督促,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