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3068300258533XU/2025-104094 | 主题分类: | 其他- |
发布机构: | 党政综合办公室 | 公开日期: | 2025-05-19 08:56:26 |
近年来,长乐镇贯彻落实河湖长制工作要求,以“水清、岸绿、河畅、景美”为目标,全力推进长乐镇全域内河道的综合治理。通过系统的河道清理和环境整治,小昆江实现了从“脏乱”到“水清岸绿”的华丽转变,不仅改善了河道周边村民的生活环境,小昆村更成为有名的生态旅游打卡地,山清水秀的环境得到了游客的普遍好评。
小昆江作为流经小昆村的主要水系,在过去河道存在淤泥堆积,周边杂草丛生,河道内漂浮生活垃圾、河岸倾倒垃圾等问题,严重影响小昆村的村容村貌和生态环境。长乐镇自推行河长制工作以来,全面贯彻落实河道的综合整治,小昆江河道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近年来,小昆村围绕“西白忘忧、星宿小昆”的主题构建“旅游+”共富未来星宿村,因此长乐镇将小昆江治理列为重要工程,打出了一套漂亮的“组合拳”。
①清淤疏浚畅通水系。镇村两级组织专业的施工队伍对于小昆江进行全面的清淤,保障河道的行洪安全;安排保洁人员对于河道及河岸垃圾进行清理,保障河道及周边环境整洁。
②截污控源改善水质。对于沿岸的生活污水管网进行排查,是否存在直排或者泄露问题,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同时对于沿岸存在的畜禽养殖进行规范整治,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改善河道水质。
③生态修复提升颜值。在河道治理中应当注重生态保护,长乐镇在小昆江的综合治理过程中,保留原有的自然岸线,对于可能阻碍行洪安全的过高树木杂草进行砍伐修理,同时在河道周围安装景观照明设施,整体颜值得到大幅度提升。
为确保小昆江的治理成果能够长效保持,长乐镇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河道管护机制。
①三级河长齐抓共管。小昆村自发组织建立巡河小组,实行镇、村、组三级河长制。镇级河长每周巡河不少于1次,村级河长每周巡河不少于2次,小组成员每日不定时进行巡河,确保全面掌握河道情况,出现问题及时发现,及早处理。
②专业队伍常态保洁。成立河道保洁队伍,安排保洁人员对于河道内漂浮垃圾以及岸道周边垃圾进行清理;建立考核制度,对于河道日常保洁进行督促检查,提高保洁人员的积极性。
③村规村约全民参与。小昆村将河道保护写入村规村约中,加大河道保护宣传力度,接受村民的监督和举报,让村民也参与到河道治理的工作中来,着力营造人人参与治水,全面共享治水成果的良好氛围。
小昆村白墙红瓦层层叠叠,在青山绿水的环抱下,与湛蓝天空相互映衬,被人们誉为“江南小色达”。小昆村的生态效益正逐步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①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小昆村组织了一系列的宣传活动,如“乡村音乐会”“越野骑行”“AR寻宝”“小昆村古韵摄影大赛”等,展示了小昆村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文化遗产,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打卡。清澈的河水,优美的环境得到了游客的众多好评,小昆村也成了名副其实的“网红村”。
②乡风文明显著提升。河道变干净了,环境变美了,村民的环保意识也提高了,乱扔垃圾的现象基本没有出现。村民自发加入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队伍中,阻止破坏环境行为,清理村内路边以及河道垃圾。
小昆江重新焕发生机的治理实践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①系统治理是关键。要坚持山水林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才能真正做到标本兼治。同时,河道治理不能就水论水,要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特色产业发展等结合起来。
②群众参与是基础。加大宣传力度,开通举报通道,让河道周边的村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收益者”,让老百姓真正感受到环境改善带来的益处,主动参与保护河道、保护环境的队列中,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长效机制。
③制度保障是根本。全面贯彻落实河湖长制,定期开展各级河湖长的工作培训会议,落实考核评价、监督检查、责任追究等配套的制度,确保各项河道治理措施能够落实落地。
嵊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嵊州市大数据发展管理中心承办 网站标识码3306830002
浙江网安备 33068302000392号
2012版备案证编号 浙ICP备1104197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