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市人民政府
索 引 号: 11330683002584812B/2022-73558 主题分类: 机械制造与重工业
发布机构: 市府办 公开日期: 2022-05-18 09:34:44
有效性: 有效 发文字号:  嵊政〔2022〕28号
文件统一编号: DSZD00-2022-0004

嵊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嵊州市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方案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2-05-18 09:34
信息来源:市政府办公室
浏览次数:
分享: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

现将《嵊州市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嵊州市人民政府

2022年5月10日        

(此件公开发布)


嵊州市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方案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论述精神,忠实践行省委“八八战略”,加快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率先走出“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智造强市之路,根据省政府、绍兴市政府统一部署,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实施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决实施园区治理、淘汰落后、创新强工、招大引强、质量提升五大攻坚行动,全力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系统性变革,坚持破立并举,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数字化改革为统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走出嵊州市“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智造强市之路。

二、实施目标

到2023年,全市规上工业亩均税收达到28万元,规上工业亩均增加值达到115万元,规上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33万元/人,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8%以上,制造业投资年均增长25%。全市淘汰落后产能企业达220家,整治提升“低散乱”企业达1385家,整治高耗低效企业200家,盘活低效工业用地5000亩,腾出用能5万吨标准煤;规上工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相当于营业收入比重达到3.2%,形成比较完整的产学研用融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累计招引落地10亿元以上重大制造业项目23个;培育“浙江制造”标准达20项,培育“品字标”品牌企业达22家,认定绍兴市级以上首台套达30项以上。

嵊州市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指标体系

指标

类别

序号

指标内容

2020年

基数

2021年数据

(当年)

2022年目标

(当年)

2023年

目标

2023年

浙江省

2023年

绍兴市

园区治理

1

规上工业亩均税收(万元)

13.68

25

28

37

30

2

规上工业亩均增加值(万元)

70.66

100

115

180

130

3

盘活低效工业用地(亩)

3000

5000

100平方公里

50000

淘汰落后

4

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家)

168

20

20

220

5000

500

5

整治提升“低散乱”企业(家)

1054

130

130

1385

6

腾出用能(万吨标煤)

3

5

400

40

7

整治高耗低效企业(家)

27

100

200

10000

1000

8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

0.8

8

8

10.4

10

创新强工

9

规上工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相当于营业收入比重(%)

2.95

3.0

3.2

2.3

2.65

10

单项冠军企业(家)、产品(个)

0

0

1

1

20/年

2/年

11

累计认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家)

2

2

2

7

100/年

10/年

招大引强

12

招引落地10亿元以上重大制造业项目数(个)

8

7

4

23

300

60

13

制造业投资年均增长率(%)

-26.9

31.6

25

25

10

12

14

累计上市企业(家)

5

2

2

9

报会5/年

质量提升

15

培育“浙江制造”标准数量(项)

14

4

1

20

1000

135

16

培育“品字标”品牌企业数(家)

12

5

2

22

1000

100

17

认定绍兴市级以上首台(套)(项)

12

7

7

30

200/年

120


三、重点任务

(一)实施园区治理攻坚行动

1.开展全域摸排。制定《嵊州市开展开发区(高新园区)工业全域治理 加快“腾笼换鸟”实施意见》,开展全市工业用地大普查,结合“8+1”行业整治,各乡镇(街道)组织力量详细摸排辖区工业用地规模、分布等情况,清查核实地块权属性质、亩均效益、企业现状、环保、安全、建设、消防达标等情况,形成问题隐患治理清单。自然资源、经信、生态环境、应急管理、综合执法、消防救援等部门按职能积极做好配合指导工作。到2022年4月底前所有清单报市制高办汇总。(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市经信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应急管理局、市综合执法局、市生态环境分局、市消防救援大队、市税务局)

2.实施全面整治。各乡镇(街道)按照治理清单确定治理目标任务,按照“一地一企一策”要求制定治理方案,根据“拆除重建一批、整治提升一批、功能转型一批、关停退出一批”等“四个一批”要求,因地制宜明确治理路径。自然资源、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生态环境、税务、消防救援等部门加大对存在违法用地、安全隐患、无照经营和产品质量、违法建设、环境污染、偷税漏税、消防隐患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实行新增工业用地实现100%“标准地”模式出让,强化事中事后履约监管,加强对工业用地二级市场交易监管。在符合规划条件下,鼓励利用厂区空间、厂房加层等方式改(扩)建厂房,提高土地容积率。2022年在剡湖街道试点的基础上重点面向“1+N”开发区(高新园区)平台工业企业用地开展全域治理。“1”即嵊州经济开发区(嵊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N”即高铁新城、工业园区、小微企业园(含乡镇个私集聚区、村级工业集聚点)。到2023年,全市开发区(高新园区)工业全域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成为全省工业全域治理样板县(市)、开发区(高新园区)改革提升2.0版示范地。(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市经信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分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综合执法局、市应急管理局、市税务局、市供电局、市消防救援大队)

3.提升平台档次。优化完善“1+N”平台体系,持续推进开发区(高新园区)创建国家级开发区。鼓励政府资本、社会资本主导或参与利用存量用地、企业闲置厂房(地块)规划新建及提标改建小微企业园,高标开展特色产业园和高星级园区创评。到2023年,认定省级小微企业园达21个以上。积极创建数字化园区,认定绍兴市级以上数字化小微企业园3个以上。(责任单位:开发区(高新园区)、高铁新城、市经信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综合执法局、市生态环境分局、市消防救援大队)

(二)实施淘汰落后攻坚行动

1.全面排摸高耗低效企业。根据省制造业高耗低效企业分区域分行业指南,依托“亩均论英雄”大数据平台,2022年4月底前,由各乡镇(街道)按照动态排摸、分类建档、清单管理的方法,对规上制造业企业、实际用地3亩(含)以上的规下制造业企业开展排查,摸清企业用地、用能等情况,建立高耗低效整治企业清单,实行闭环管理。(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市经信局、市发改局、市自然资源局)

2.坚决淘汰整治“两高”企业。对存在安全、环保、质量、能源等违法违规行为的“两高”企业责令限期整改,坚决依法处置;对其他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整体腾退、搬迁入园、改造提升等方式推动对标提升,达标销号。严控“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对拟建“两高”项目实行科学论证、严格把关;对不符合要求,违规审批、未批先建、拟建不符等违法违规行为,坚决依法查处。提高新建“两高”项目控制性准入标准,建立完善“两高”项目产能、能耗、煤耗、污染物排放、碳排放减量等量替代制度,对不符合要求的,坚决依法查处。严格实施“两高”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排污许可证制度,对大气环境质量未达标地区新建、改扩建项目实施更为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到2023年,累计淘汰落后产能企业220家,整治提升企业达1385家,其中整治高耗低效企业200家。(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发改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分局、市应急管理局、市税务局、市市场监管局)

3.扎实推进工业“双碳”行动。围绕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任务,严控碳排放总量,提升清洁能源和天然气消费比重,并逐渐成为主力能源。支持各类园区及企业整体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加快推进学校、医院、机关事业单位等大型公共建筑屋顶推广中小型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从严执行铸造等行业产能减量置换政策。积极引育贝达药业、比亚迪、科元精化等新兴产业项目,优化产业用能结构。到2023年,累计腾出用能5万吨标准煤。(责任单位:市发改局、市经信局、市生态环境分局、市自然资源局)

4.优化亩均资源配置。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加快“亩均论英雄”3.0数字化场景应用,拓宽企业评价范围,深化细分行业评价,强化亩均评价倒逼引导。迭代“亩均论英雄”资源差别化配置政策,加大用地、用能、用水、排污、金融、财政等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力度,引导企业通过追加投资、转让出租、整合改造、并购重组等方式提高单位产出绩效。(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发改局、市生态环境分局、市税务局、市统计局)

(三)实施创新强工攻坚行动

1.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围绕“163”产业布局,在智能厨电、领带服装、机械电机、生物医药等领域重点布局建设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加快形成“雁阵”创新企业梯队,鼓励和支持企业建设高水平的重点企业研究院、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试验基地等研发机构,鼓励企业引进设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重点支持巴贝等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加快“省蚕蜂资源利用与创新研究重点实验室”建设高能级实验室,争取纳入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布局。鼓励企业在上海、杭州、宁波等创新资源富集地区,灵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研发“飞地”,并让政策红利惠及所有驻外的企业“飞地”研发机构。到2023年,累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70家,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达990家,省级企业研究院20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69家;累计培育绍兴市级及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19家,绍兴市级或省级重点实验室2家。(责任单位:市科技局)

2.建设高能级产业创新平台。打造“1+2+N”剡溪创新带,着重推进“一城一室”建设,推进艇湖未来科创城标志性工程,推进漕河泾“飞地”产业园、双创大楼建设,加快集聚创新型企业总部、研发总部和功能性机构等,完善高端生产性服务功能,打造全市“创新绿核”。积极融入G60科创走廊,全力构建以艇湖科技城为核心,科创平台、高校及企业研究院竞相发展的创新格局。鼓励行业头部企业联合中小企业、科研院所,通过股份制、会员制等灵活方式共同创建产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重点产业技术联盟等,增强产业创新能力。加快真丝·领带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进程,充分利用厨具电器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整合各大平台的创新资源,增强综合体的整体服务效能,突破一批行业关键共性技术,为嵊州打造“中国智能厨房”、“中国丝高地”提供科技支撑。(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商务局)

3.优化协同创新生态圈。依托浙工大创新研究院,全面开展校企合作,开展行业共性关键技术、难点问题联合攻关,深入推进产业链协同创新工程,争取每年实施1个以上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聚焦数字赋能功效,推动科技大市场3.0版建设,力争到2023年完成年技术合同交易额43亿元。推动科技项目“揭榜挂帅”一件事应用场景建设,依托科技创新“尖峰、尖兵、领雁、领航”四大计划,实现5项填补空白、引领未来的重大成果。实施首台(套)提升工程,到2023年累计认定绍兴市级以上首台套产品达30项以上。(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经信局)

4.做精制造业创新主体。全面实施制造业企业“长高长壮”行动,大力推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围绕全市重点产业培育一批“单项冠军”和省级“隐形冠军”企业,争取更多企业进入绍兴市“隐形冠军”行列,形成以“单项冠军”企业为骨干,“隐形冠军”和“专精特新”企业为支撑的雁阵式企业群体。到2023年,争取培育单项冠军企业(产品)1家(个),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7家、省级隐形冠军企业达9家。(责任单位:市经信局)

(四)实施招大引强攻坚行动

1.加强重大项目招引。聚焦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数字5G)等新兴产业和重点区域精准招商,以产业链的主导企业、核心技术、先进标准、高端装备、关键部件、基础材料等为重点,围绕产业生态构建,有效招引一批“链主”企业、引擎项目、配套协作项目,到2023年,累计招引落地10亿元以上重大制造业项目23个。(责任单位:市招商投资中心)

2.加强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健全“169”工作推进机制,对制造业项目招引落地、建设实施、竣工验收、投产达产、履约监管等实施动态跟踪管理。总投资1亿元以上的重点工业项目继续实行市领导联系制度,由“一位市领导+一个部门”组成联系服务团队,为项目建设提供“一对一”联系服务,强化项目节点精准管控。确保每年省市县长项目工程中制造业项目数不低于三分之一,制造业投资年均增长25%。(责任单位:市发改局、开发区(高新园区)、高铁新城、市经信局)

3.大力推动企业上市。深入推进“凤凰行动”升级版,建立分层次、分行业的培育梯队,优化上市公司后备准入标准,进一步完善上市培育资源库。支持主业突出、成长性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到不同板块上市,重点支持森歌电器、钜丰电机、湃肽生物、康牧药业等企业股改上市,到2023年,力争上市企业达到9家。(责任单位:市金融办)

(五)实施质量提升攻坚行动

1.深入推进制造业质量革命。聚焦标志性产业链,围绕智能厨电、领带服饰、机械电机等产业共性需求,加强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行业公共检验检测认证平台建设,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全过程的质量提升服务,提高检验检测认证服务水平。鼓励企业参与“浙江制造”标准制订,加强政府质量奖企业培育。到2023年,累计培育“浙江制造”标准达20项,累计培育嵊州市级以上质量奖企业31家以上。(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

2.实施企业数字化改造。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版,推进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为核心架构的数字经济系统建设,牢牢把握厨电产业集群新智造和亿田“未来工厂”省级试点建设的契机,着力构建“大企智能化、中企轻量化、小企批量化”的数字化产业格局,争创国家中小企业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到2023年,累计完成智能化改造企业410家,培育绍兴市级智能工厂4家、绍兴市级以上智能制造示范车间21家,累计新增工业机器人1800台以上。(责任单位:市经信局)

3.大力推进制造业品牌建设。推进质量强市、品牌强市、标准化强市建设,引导企业制定品牌标准战略,更加积极地投身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探索形成高效统一的市场体系、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协同互利的发展格局,全力提升嵊州“嵊州制造”在国内大循环、区域内循环中的产业辐射力与品牌影响力。实施品牌竞争力提升工程,创新品牌培育机制。到2023年,累计培育“品字标”品牌企业达22家,培育浙江出口名牌达4个。(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

4.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深化知识产权保护“一件事”集成改革,从审查授权、行政执法、司法保护、仲裁调解、行业自律、公民诚信等环节完善保护体系,构建大保护工作格局。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严格落实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面向科技型上市企业,建立知识产权绿色通道,强化知识产权护航。加强知识产权信息化、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知识产权线上线下融合保护。(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公安局)

四、政策措施

(一)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统筹用好“5+4”政策和“亩均论英雄”、企业长高长壮等专项政策,充分利用“越快兑”2.0平台,强化集成运用。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前提下,每年提取土地出让收入的0.52%作为“腾笼换鸟”专项经费,用于开发区(高新园区)工业全域治理、企业土地盘活、园区配套设施等。(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发改局、市经信局)

(二)加强土地要素保障。每年出让工业用地占总出让用地比重保持在30%以上,重点向开发区(高新园区)、高铁新城倾斜,保障大项目、新兴产业项目用地。(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市发改局、市经信局、开发区(高新园区)、高铁新城)

(三)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建立多元化、可持续投融资渠道,为“腾笼换鸟”专项行动提供资金保障。引导金融机构扩大技改贷投放力度,发展碳排放权、排污权、特许经营收费权等抵质押绿色信贷业务。鼓励金融机构对“腾笼换鸟”新增投资项目融资需求,优先给予中长期贷款支持。(责任单位:市金融办、市人行、市银保监组)

(四)优化碳能资源配置。腾出的碳排放和能耗指标,重点用于实施“腾笼换鸟”低碳新兴产业项目、强链补链项目和技改项目。充分利用差别电价、差别水价、差别气价、差别化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免政策推动高耗低效企业整治提升。加快绿色化改造和绿色园区建设,持续开展行业整治专项行动,推进行业低碳化、制造过程清洁化、资源能源利用高效化,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责任单位:市发改局、市经信局、市生态环境分局、市水投集团、市税务局、市供电局)

(五)强化人才支撑保障。实施更加积极的人才招引政策,深化实施绍兴“名士之乡”英才计划、嵊州“剡溪英才计划”,加大专家智力引进力度。实施更加有效的人才激励政策,全面实施“名士之乡”特支计划,培养造就新时代“嵊州工匠”,打好人才创业融资组合拳。完善人才引进集聚机制,加大市场引才荐才力度,提升人才服务供给水平。实施技工教育提质增量计划,提升职技校办学水平。推进厨具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增强产业技术研发适配度。(责任单位:市委人才办、市经信局、市教体局、市科技局、市人力社保局、市金融办、总工会)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成立嵊州市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工作专班,分别设置淘汰落后攻坚组、创新强工攻坚组、招大引强攻坚组、质量提升攻坚组、要素保障组、综合协调组,全面同步推进攻坚行动。聚焦攻坚目标,强化部门联动,落实清单责任,实行闭环管理。各牵头责任单位要高度重视,落实到人,细化攻坚行动工作步骤,抓好落实。(责任单位:制高办、各牵头责任单位)

(二)加强评价考核。将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纳入重点工作考核,制定考核评价办法,实施月度监测、季度通报、年度考核,强化争先创优。(责任单位:制高办、市经信局)

(三)加强数字治理。深化数字化改革,体系化规范化推进数字经济系统建设,开展“亩均论英雄”3.0、“一码管地”、“一码管企”智慧集成应用、项目全周期管理服务、产业链“一键通”等多跨场景应用,提升产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责任单位:市发改局、市经信局、大数据中心)

(四)加强服务指导。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深入实施“三服务”2.0版,优化“企业服务联盟”、“市长直通车”,提供联动服务、精准服务,解决企业最需要最紧迫的难题。开展政策宣贯,总结典型经验,推广最佳实践,发挥引领带动作用。(责任单位:制高办、市发改局、市经信局)

本方案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3年12月31日。


附件:1.嵊州市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

行动工作专班组成方案

2.嵊州市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

行动主要任务清单


附件1:


嵊州市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

攻坚行动工作专班组成方案


为全力推进全市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经市政府同意,决定成立嵊州市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工作专班,组成方案如下:

组  长:郭伟锋  副市长

副组长:俞程凯  市府办副主任

张小东  市经信局局长

成  员:金周伟  市委人才办专职副主任

胡益萍  开发区(高新园区)管委会副主任

凌夏犇  高铁新城管委会副主任

施棋明  市发改局党组成员

孙赛剑  市经信局副局长

孙群英  市教体局副局长

钱建军  市科技局副局长

王小燕  市财政局副局长

俞露娜  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长

张锡明  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

高  峰  市商务局副局长

宋小波  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

鲁  燕  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

舒彩容  市金融办副主任

崔  鸽  市统计局副局长

叶向荣  市综合执法局副大队长

张伟锋  市生态环境分局副局长

钱科灵  市招商投资中心副主任

何铁园  市消防救援大队副大队长

吕霞光  市税务局副局长

郑东升  市供电局四级职员

朱建阳  市海关办事处科长

史炜英  市人行嵊州支行副行长

陈  彦  市银保监组办事处副主任  

工作专班办公室设在市经信局,孙赛剑兼任办公室主任。工作专班与制高办合署办公,专班下设 7个工作组,分别是:园区治理攻坚组、淘汰落后攻坚组、创新强工攻坚组、招大引强攻坚组、质量提升攻坚组、要素保障组、综合协调组。

一、园区治理攻坚组

组  长:张小东  市经信局局长

副组长:孙赛剑  市经信局副局长

成  员:陈  磊  市经信局行业管理科科员(联络员)

陶海斌  市自然资源局用途管制科科长

邢  波  市生态环境分局综合行政执法队副队长

应家齐  市应急管理局企业安全监管科科员

吴  芳  市市场监管局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科

副科长

姚军良  市综合执法局直属中队中队长

胡小龙  市消防救援大队防火监督干部

邢君超  市税务局法制股副股长

职  责:扎实推进开发区(高新园区)工业全域治理,搭建“一码管地”、“园区管家”、“一码管企”数字化多跨应用场景,分类推进拆除重建、整治提升、功能转型、关停退出等“四个一批”。开展工业低效用地整治,加强工业土地二级市场交易监管。整治提升产业发展平台,推进产业园区和企业有机更新。建设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推进小微企业园建设。承担专班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淘汰落后攻坚组

组  长:俞程凯  市府办副主任

副组长:张小东  市经信局局长

成  员:章  远  市发改局能源发展科科长

王洪斌  市经信局行业管理科科员(联络员)

汪  浩  市经信局经济运行科科员

陶海斌  市自然资源局用途管制科科长

邢  波  市生态环境分局综合行政执法队副队长

应家齐  市应急管理局企业安全监管科科员

吴  芳  市市场监管局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科

副科长

邢君超  市税务局法制股副股长

职  责:负责统筹实施淘汰落后攻坚行动,全面排摸高耗低效企业,分年度建立《高耗低效整治企业清单》,开展高耗低效企业合规检查,实施分类整治,坚决淘汰整治高耗低效企业,全力推进节能减碳技术改造。坚决遏制地方“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加强项目能效评估检查和科学论证。承担专班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创新强工攻坚组

组  长:钱建军  市科技局副局长

副组长:孙孟龙  市科技局高新科科长(联络员)

黄开章  市经信局科技信息科科长

成  员:章  远  市发改局能源发展科科长

周莉萍  市经信局科技信息科科长

马祖军  市经信局企业发展科副科长

汪  浩  市经信局经济运行科科员

王芳兰  市金融办金融管理科副科长

职  责:负责统筹实施创新强工攻坚行动,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鼓励和支持企业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鼓励企业在创新资源富集地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研发“飞地”。建设高能级产业创新平台,完善高端生产性服务功能,积极融入G60科创走廊。加强协同攻关能力,实施首台套提升工程,对重点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实行清单化管理。加强“链主”企业培育,组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体,加快构建产业链创新链生态圈。依托科技创新“尖峰、尖兵、领雁、领航”四大计划,推动相关产业形成一批重大技术成果。做专做精制造业创新主体,大力推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培育一批“单项冠军”和省级“隐形冠军”企业,进一步完善小微企业园建设和企业入园管理。承担专班交办的其他事项。

四、招大引强攻坚组

组  长:钱科灵  市招商投资中心副主任

副组长:史梦沁  市招商投资中心招商二科副科长

(联络员)

劳力锋  市经信局投资审批科副科长

成  员:支赞丽  开发区(高新园区)招商办副主任

章  远  市发改局能源发展科科长

王伟芳  市经信局投资审批科副科长

吴  殷  市财政局企业科副科长

王  满  市商务局行政审批服务科负责人

王芳兰  市金融办金融管理科副科长

职  责:负责统筹实施招大引强攻坚行动,落实省重大项目招大引强工作机制,围绕“163”产业布局,全面梳理现有产业链分布,开展精准性补链行动,夯实产业基础能力。聚力打造“中国丝高地”“中国智能厨房”“中国电机之城”,有效招引一批“链主”企业,推进嵊州市产业链合作项目。重点突出乡贤招商的主攻方向,启动实施乡贤回归“越响”行动。开展项目全周期管理服务多跨场景应用,实施重大制造业项目挂图作战,强化项目节点精准管控。承担专班交办的其他事项。

五、质量提升攻坚组

组  长:鲁  燕  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

副组长:郑国松  市市场监管局质量与标准化科科长

黄开章  市经信局科技信息科科长

成  员:蒋立刚  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监督管理科科长

张文清  市市场监管局质量与标准化科副科长(联

络员)

劳力锋  市经信局投资审批科副科长

雷梦娜  市经信局行业管理科副科长

王微琦  市商务局对外贸易科科长

童星鑫  市海关办事处负责人

职  责:负责统筹实施质量提升攻坚行动。深入推进制造业质量革命,实施特色产业质量提升行动,推动质量强业质量强企建设,加强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施企业数字化技术改造围绕“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核心架构,提升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施服务型制造工程,加快制造业产品升级换代。推进制造业品牌建设,培育“品字标”品牌企业,推广“浙江制造精品”,全力提升嵊州“嵊州制造”在国内大循环、区域内循环中的产业辐射力与品牌影响力。深化知识产权保护“一件事”集成改革,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构建知识产权保护自律机制。承担专班交办的其他事项。

六、要素保障组

组  长:孙赛剑  市经信局副局长

副组长:雷梦娜  市经信局行业管理科副科长

成  员:张  钧  市委组织部人才科科长

章  远  市发改局能源发展科科长

王雨晨  市经信局行业管理科科员(联络员)

邢轶军  市教体局职成教科干部

孙孟龙  市科技局高新科科长

吴  殷  市财政局企业科副科长

钱一星  市人力社保局考试中心主任

陶海斌  市自然资源局用途管制科科长

王芳兰  市金融办金融管理科副科长

姚  双  市生态环境分局环境影响评价科科长

邢君超  市税务局法制股副股长

汪科敏  市供电局市场营销部主任

王袁菁  市人民银行信贷调统股股长

陈  彦  市银保监组办事处副主任

职  责:负责统筹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政策和要素保障,协调落实财政、税收、土地、能源、资金、人才、保障性租赁住房等政策要素资源配置,针对五大攻坚行动,一对一做好资源要素协调保障。承担专班交办的其他事项。

七、综合协调组

组  长:孙赛剑  市经信局副局长

副组长:雷梦娜  市经信局行业管理科副科长

成  员:孙孟龙  市科技局高新科科长

张文清  市市场监管局质量与标准化科副科长

史梦沁  市招商投资中心招商二科副科长

王雨晨  市经信局行业管理科科员(联络员)

职  责:负责专班统筹协调、调查分析、办文办会、简报纪要、交办督办、对外联络及其他日常工作。负责开展评价考核,落实“赛马”机制,实施月度监测、季度通报、年度考核。负责建立攻坚行动专班工作机制。承担专班交办的其他事项。

以上成员如有变动,由所在单位接任者自然更替。


附件2:

嵊州市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主要任务清单

序号

工   作   内   容

牵头单位

配合单位

1

全市规上工业亩均税收达到28万元,规上工业亩均增加值达到115万元,规上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33万元/人,制造业投资年均增长25%。

市经信局

市统计局

2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8%以上。

市发改局

市经信局

市生态环境分局

3

规上工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相当于营业收入比重达到3.2%。

市科技局

市经信局

4

全市盘活低效工业用地5000亩。

市自然资源局

市经信局

5

制定《嵊州市开展开发区(高新园区)工业全域治理 加快“腾笼换鸟”实施意见》,开展全市工业用地大普查,结合“8+1”行业整治,各乡镇(街道)组织力量详细摸排辖区工业用地规模、分布等情况,清查核实地块权属性质、亩均效益、企业现状、环保、安全、建设、消防达标等情况,形成问题隐患治理清单。自然资源、经信、生态环境、应急管理、综合执法、消防救援等部门按职能积极做好配合指导工作。到2022年4月底前所有清单报市制高办汇总。

各乡镇(街道)

市经信局

市自然资源局

市应急管理局

市综合执法局

市生态环境分局

市消防救援大队

市税务局

6

各乡镇(街道)按照治理清单确定治理目标任务,按照“一地一企一策”要求制定治理方案,根据“拆除重建一批、整治提升一批、功能转型一批、关停退出一批”等“四个一批”要求,因地制宜明确治理路径。自然资源、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生态环境、税务、消防救援等部门加大对存在违法用地、安全隐患、无照经营和产品质量、违法建设、环境污染、偷税漏税、消防隐患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实行新增工业用地实现100%“标准地”模式出让,强化事中事后履约监管,加强对工业用地二级市场交易监管。在符合规划条件下,鼓励利用厂区空间、厂房加层等方式改(扩)建厂房,提高土地容积率。2022年在剡湖街道试点的基础上重点面向“1+N”开发区(高新园区)平台工业企业用地开展全域治理。

各乡镇(街道)、市经信局、市自然资源局

市生态环境分局

市市场监管局

市综合执法局

市应急管理局

市税务局

市供电局

市消防救援大队

7

优化完善“1+N”平台体系,持续推进开发区(高新园区)创建国家级开发区。鼓励政府资本、社会资本主导或参与利用存量用地、企业闲置厂房(地块)规划新建及提标改建小微企业园,高标开展特色产业园和高星级园区创评。到2023年,认定省级小微企业园达21个以上,绍兴市级以上数字化小微企业园3个以上。

开发区(高新园区)、高铁新城市经信局

市自然资源局

市应急管理局

市市场监管局

市综合执法局

市生态环境分局

市消防救援大队

8

根据省制造业高耗低效企业分区域分行业指南,依托“亩均论英雄”大数据平台,2022年4月底前,由各乡镇(街道)按照动态排摸、分类建档、清单管理的方法,对规上制造业企业、实际用地3亩(含)以上的规下制造业企业开展排查,摸清企业用地、用能等情况,建立高耗低效整治企业清单,实行闭环管理。

各乡镇(街道)

市经信局

市发改局

市自然资源局

9

对存在安全、环保、质量、能源等违法违规行为的“两高”企业责令限期整改,坚决依法处置;对其他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整体腾退、搬迁入园、改造提升等方式推动对标提升,达标销号。严控“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对拟建“两高”项目实行科学论证、严格把关;对不符合要求,违规审批、未批先建、拟建不符等违法违规行为,坚决依法查处。提高新建“两高”项目控制性准入标准,建立完善“两高”项目产能、能耗、煤耗、污染物排放、碳排放减量等量替代制度,对不符合要求的,坚决依法查处。严格实施“两高”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排污许可证制度,对大气环境质量未达标地区新建、改扩建项目实施更为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到2023年,累计淘汰落后产能企业220家,整治提升达1385家,其中整治高耗低效企业200家。

市经信局

市发改局

市财政局

市自然资源局

市生态环境分局

市应急管理局

市税务局

市市场监管局

10

围绕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任务,严控碳排放总量,提升清洁能源和天然气消费比重,并逐渐成为主力能源。支持各类园区及企业整体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加快推进学校、医院、机关事业单位等大型公共建筑屋顶推广中小型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从严执行铸造等行业产能减量置换政策。积极引育贝达药业、比亚迪、科元精化等新兴产业项目,优化产业用能结构。到2023年,累计腾出用能5万吨标准煤。

市发改局

市经信局

市生态环境分局

市自然资源局

11

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加快“亩均论英雄”3.0数字化场景应用,拓宽企业评价范围,深化细分行业评价,强化亩均评价倒逼引导。迭代“亩均论英雄”资源差别化配置政策,加大用地、用能、用水、排污、金融、财政等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力度,引导企业通过追加投资、转让出租、整合改造、并购重组等方式提高单位产出绩效。

市经信局

市发改局

市生态环境分局

市税务局

市统计局

12

围绕“163”产业布局,在智能厨电、领带服装、机械电机、生物医药等领域重点布局建设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加快形成“雁阵”创新企业梯队,鼓励和支持企业建设高水平的重点企业研究院、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试验基地等研发机构,鼓励企业引进设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重点支持巴贝等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加快“省蚕蜂资源利用与创新研究重点实验室”建设高能级实验室,争取纳入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布局。鼓励企业在上海、杭州、宁波等创新资源富集地区,灵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研发“飞地”,并让政策红利惠及所有驻外的企业“飞地”研发机构。到2023年,累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70家,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990家,省级企业研究院20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69家;累计培育绍兴市级及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19家,绍兴市级或省级重点实验室2家。

市科技局

/

13

打造“1+2+N”剡溪创新带,着重推进“一城一室”建设,推进艇湖未来科创城标志性工程,推进漕河泾“飞地”产业园、双创大楼建设,加快集聚创新型企业总部、研发总部和功能性机构等,完善高端生产性服务功能,打造全市“创新绿核”。积极融入G60科创走廊,全力构建以艇湖科技城为核心,科创平台、高校及企业研究院竞相发展的创新格局。鼓励行业头部企业联合中小企业、科研院所,通过股份制、会员制等灵活方式共同创建产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重点产业技术联盟等,增强产业创新能力。加快真丝·领带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进程,充分利用厨具电器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整合各大平台的创新资源,增强综合体的整体服务效能,突破一批行业关键共性技术,为嵊州打造“中国智能厨房”、“中国丝高地”提供科技支撑。

市科技局

市商务局

14

依托浙工大创新研究院,全面开展校企合作,开展行业共性关键技术、难点问题联合攻关,深入推进产业链协同创新工程,争取每年实施1个以上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聚焦数字赋能功效,推动科技大市场3.0版建设,力争到2023年完成累计年技术合同交易额43亿元。推动科技项目“揭榜挂帅”一件事应用场景建设,依托科技创新“尖峰、尖兵、领雁、领航”四大计划,实现5项填补空白、引领未来的重大成果。

市科技局

/

15

实施首台(套)提升工程,到2023年累计认定绍兴市级以上首台套产品达30项以上。

市经信局

/

16

全面实施制造业企业“长高长壮”行动,大力推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围绕全市重点产业培育一批“单项冠军”和省级“隐形冠军”企业,争取更多企业进入绍兴市“隐形冠军”行列,形成以“单项冠军”企业为骨干,“隐形冠军”和“专精特新”企业为支撑的雁阵式企业群体。到2023年,力争培育单项冠军企业(产品)1家(个),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7家、省级隐形冠军企业达9家。

市经信局

/

17

聚焦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数字5G)等新兴产业和重点区域精准招商,以产业链的主导企业、核心技术、先进标准、高端装备、关键部件、基础材料等为重点,围绕产业生态构建,有效招引一批“链主”企业、引擎项目、配套协作项目,到2023年,累计招引落地10亿元以上重大制造业项目23个。

市招商投资中心

/

18

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健全“169”工作推进机制,对制造业项目招引落地、建设实施、竣工验收、投产达产、履约监管等实施动态跟踪管理。总投资1亿元以上的重点工业项目继续实行市领导联系制度,由“一位市领导+一个部门”组成联系服务团队,为项目建设提供“一对一”联系服务,强化项目节点精准管控。确保每年省市县长项目工程中制造业项目数不低于三分之一,制造业投资年均增长25% 以上。

市发改局

开发区(高新园区)

高铁新城

市经信局

19

深入推进“凤凰行动”升级版,建立分层次、分行业的培育梯队,优化上市公司后备准入标准,进一步完善上市培育资源库。支持主业突出、成长性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到不同板块上市,重点支持森歌电器、钜丰电机、湃肽生物、康牧药业等企业股改上市,到2023年,力争上市企业达到9家。

市金融办

/

20

聚焦标志性产业链,围绕智能厨电、领带服饰、机械电机等产业共性需求,加强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行业公共检验检测认证平台建设,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全过程的质量提升服务,提高检验检测认证服务水平。鼓励企业参与“浙江制造”标准制订,加强政府质量奖企业培育。到2023年,累计培育“浙江制造”标准达20项,培育嵊州市级以上质量奖企业31家以上。

市市场监管局

/

21

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版,推进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为核心架构的数字经济系统建设,牢牢把握厨电产业集群新智造和亿田“未来工厂”省级试点建设的契机,着力构建“大企智能化、中企轻量化、小企批量化”的数字化产业格局,争创国家中小企业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到2023年,累计完成智能化改造企业410家,培育绍兴市级智能工厂4家、绍兴市级以上智能制造示范车间21家,累计新增工业机器人1800台以上。

市经信局

/

22

推进质量强市、品牌强市、标准化强市建设,引导企业制定品牌标准战略,更加积极地投身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探索形成高效统一的市场体系、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协同互利的发展格局,全力提升嵊州“嵊州制造”在国内大循环、区域内循环中的产业辐射力与品牌影响力。

市市场监管局

/

23

实施品牌竞争力提升工程,创新品牌培育机制,到2023年,培育“品字标”品牌企业达22家

市市场监管局

/

24

培育浙江出口名牌4个

市商务局

/

25

深化知识产权保护“一件事”集成改革,从审查授权、行政执法、司法保护、仲裁调解、行业自律、公民诚信等环节完善保护体系,构建大保护工作格局。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严格落实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面向科技型上市企业,建立知识产权绿色通道,强化知识产权护航。加强知识产权信息化、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知识产权线上线下融合保护。

市市场监管局

市公安局

26

统筹用好“5+4”政策和“亩均论英雄”、企业长高长壮等专项政策,充分利用“越快兑”2.0平台,强化集成运用。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前提下,每年提取土地出让收入的0.52%作为“腾笼换鸟”专项经费,用于开发区(高新园区)工业全域治理、企业土地盘活、园区配套设施等。

市财政局

市发改局

市经信局

27

每年出让工业用地占总出让用地比重保持在30%以上,重点向开发区(高新园区)、高铁新城倾斜,保障大项目、新兴产业项目用地。

市自然资源局

市发改局

市经信局

开发区(高新园区)

高铁新城

28

建立多元化、可持续投融资渠道,为“腾笼换鸟”专项行动提供资金保障。引导金融机构扩大技改贷投放力度,发展碳排放权、排污权、特许经营收费权等抵质押绿色信贷业务。鼓励金融机构对“腾笼换鸟”新增投资项目融资需求,优先给予中长期贷款支持。

市金融办

市人行

市银保监组

29

腾出的碳排放和能耗指标,重点用于实施“腾笼换鸟”低碳新兴产业项目、强链补链项目和技改项目。充分利用差别电价、差别水价、差别气价、差别化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免政策推动高耗低效企业整治提升。加快绿色化改造和绿色园区建设,持续开展行业整治专项行动,推进行业低碳化、制造过程清洁化、资源能源利用高效化,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市发改局

市经信局

市生态环境分局

市水投集团

市税务局

市供电局

30

实施更加积极的人才招引政策,深化实施绍兴“名士之乡”英才计划、嵊州“剡溪英才计划”,加大专家智力引进力度。实施更加有效的人才激励政策,全面实施“名士之乡”特支计划,培养造就新时代“嵊州工匠”,打好人才创业融资组合拳。完善人才引进集聚机制,加大市场引才荐才力度,提升人才服务供给水平。实施技工教育提质增量计划,提升职技校办学水平。推进厨具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增强产业技术研发适配度。

市委人才办

市经信局

市教体局

市科技局

市人力社保局

市金融办

总工会

31

成立嵊州市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工作专班,分别设置淘汰落后攻坚组、创新强工攻坚组、招大引强攻坚组、质量提升攻坚组、要素保障组、综合协调组,全面同步推进攻坚行动。聚焦攻坚目标,强化部门联动,落实清单责任,实行闭环管理。各牵头责任单位要高度重视,落实到人,细化攻坚行动工作步骤,抓好落实。

制高办

各牵头责任单位

32

将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纳入重点工作考核,制定考核评价办法,按照分年度攻坚目标,建立任务明确、责任到位,实施月度监测、季度通报、年度考核,强化争先创优。

制高办

市经信局

33

深化数字化改革,体系化规范化推进数字经济系统建设,开展“亩均论英雄”3.0、“一码管地”“一码管企”智慧集成应用、项目全周期管理服务、产业链“一键通”等多跨场景应用,提升产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

市发改局

市经信局

大数据中心

34

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深入实施“三服务”2.0 版,优化“企业服务联盟”、“市长直通车”,提供联动服务、精准服务,解决企业最需要最紧迫的难题。开展政策宣贯,总结典型经验,推广最佳实践,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制高办

市发改局

市经信局


嵊政〔2022〕28号关于印发《嵊州市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方案的通知(签章版本).pdf


设为首页 | 网站地图 | 网站申明 | 联系我们

嵊州市人民政府主办 嵊州市大数据发展管理中心承办 网站标识码3306830002

浙江网安备 33068302000392号 2012版备案证编号 浙ICP备11041973号-1